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阿Q正传(节选)无题鲁迅万家墨面①没蒿莱②,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③,于无声处听惊雷。【注】①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指有丧事的人吃不下饭,悲痛得又瘦又黑。②蒿莱:泛指野草。③广宇:广大地域。【诗意解读】饥饿悲伤(悲痛)的广大劳动人民在已经连野菜都不能吃上的情况下,我们这些抗日文人岂能找到合适的歌赋描写表达出此时的伤痛心情!我内心连着广阔的天地,和劳动人民是相通相连的,所以能从无声处听到人民的怒吼声。【名句识记】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考点演示】理解“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深刻含义。答案:描述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者介绍《阿Q正传》创作于1921—1922年。它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有着其深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指出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背景解读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常识字音(1)单音字①黑魆.魆()②舂.米()③撑.船()④忌讳.()⑤河埠.头()⑥敌忾.()⑦鼾.声()⑧躄.进()⑨歌吟.()⑩虫豸.()⑪奚.落()⑫醉醺.醺()⑬热剌.剌()⑭穿凿.()⑮虱.子()⑯小觑.()xūchōnɡchēnɡhuìbùkàihānbìyínzhìxīxūnlàzáoshīqù(2)多音字畜.生畜.牧散场.场.院chùxùchǎnɡchánɡ字形①渺缈②籍藉③讷呐④讳纬⑤崇祟渺茫缥缈籍贯狼藉口讷呐喊忌讳经纬崇高鬼鬼祟祟近义词辨析“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①由于要求过严,成为歌星的愿望变得很________。②________的海市蜃楼成为一大罕见的自然景观。渺茫缥缈①小觑:小看;轻视。②口讷:嘴笨,言语迟钝。③虫豸:小虫的通称。古谓有足为虫,无足为豸,也用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④行状: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这里泛指人的经历。⑤口碑:指群众口头上的称颂,有时也指群众口头上的评价。词语解释⑥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牛为太牢。⑦哭丧棒:旧时儿子为父母送葬时手拿的“孝杖”。阿Q把“假洋鬼子”的手杖咒为“哭丧棒”,以表示厌恶。⑧出言无状: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⑨同仇敌忾:全体一起痛恨敌人。忾,愤恨。⑩素不相能:一向相互不亲密、不和睦。⑪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痛,极其。1.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心态?提示: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心态。以进过城而自负,是对于未庄人的自负,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看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了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2.课文里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把这五次找出来,并说说阿Q每次动手打人或被人打时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五次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刻画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征。提示:第一次: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第二次: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第三次: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第四次:“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你的骨头痒了么?”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第五次: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拍!拍拍!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和第五次的“战斗”,阿Q总是只能动口而没法动手。“战斗”对象都是未庄有头有脸的人物。第四次阿Q终于动手了,但也只是先动手,最终还是动口。这一次的对象是与他同一阵营的被压迫者。阿Q的五次被打,除第三次外,大致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言语进攻他人或言语反击他人——饱受皮肉之苦,并伴随着用言语摧残自己——“胜利者”走后,他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同时也用言语上的辈分来安抚自己,很快从不平衡达到了新的平衡。这表明,阿Q受着深重的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他受欺凌的时候,不是正视现实,而是用“精神上的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把失败当作“优胜”,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个忘性很重的人,对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却。同时,他也看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受到地主豪绅们欺侮时,往往到同阶级兄弟身上去出气。结构图示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病态社会,“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作者精心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尤其是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既反映了当时国民普遍存在的病态,也反映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它深刻地揭示了一种民族劣根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经济上的残酷剥削、政治上的沉重压迫和思想上的严重毒害。主旨归纳1.请简要概括阿Q的形象特征,并说明作者对阿Q持怎样的态度。【对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提示】解答本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答案】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愚昧、贫穷。精神胜利法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时虽一时反对,但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本能地倾向革命。他对革命的理解是错误而可笑的,行动是迟钝而软弱的,最后在“假洋鬼子”的棒喝下革命美梦彻底破灭。鲁迅先生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未庄人有何特点,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对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提示】解答本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塑造未庄人的作用的角度去分析未庄人的特点和塑造他们的目的。【答案】未庄人和阿Q一样具有双重性格的奴性人格。他们是受到赵太爷之流压迫的底层人民,对于代表权力的赵太爷有种天然的敬畏和服从。对于同处于底层但比他们更加弱势的阿Q,未庄人非但没有同情,反而以取笑和欺负他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体现了他们欺软怕硬、麻木和冷漠的特点。塑造未庄人的目的除了为阿Q提供社会环境,表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更重要的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未庄人是当时劳动人民的写照,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从精神上一代代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造成了以阿Q为代表的未庄人的愚昧、奴性和麻木。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劣根性的目的。3.有人认为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需要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对此你怎么看?【对应考点】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提示】本题要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联系时代特征,做出自己的判断。【答案】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精神胜利法的利和弊取决于除了精神胜利法之外还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向“物质胜利”发起努力。阿Q精神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历来为国人所不齿。自欺欺人,打肿脸充胖子,大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现在的社会上,我们有时需要阿Q精神,起码在最困难和失意的时候,这些看似有些自欺欺人的把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阿Q精神虽不值得提倡,但有时学习一下不为过。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是需要它的。白描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技法镜鉴白描手法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鲁迅的小说是精当使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作品。如: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通过打自己嘴巴的一连串动作,以及心理的刻画,形象地表现了阿Q可笑的精神胜利,揭示了人物的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即时小练】请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段景物。100字左右。【答案】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考点解读】“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二是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的把握,须将人物置于特定情节、特定环境之中,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行解读;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意义的揭示,则须在小说主题的观照下,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作解读(即解读出小说中人物形象对表达小说主题的意义)。对接高考小说阅读之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解题指导】(1)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主要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2)从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 10 阿Q正传(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