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词古韵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文本初读感知1.识字辨形天姥.山(mǔ)瀛.洲(yínɡ)天台.山(tāi)剡.溪(shàn)渌.水(lù)著.(zhuó)殷.岩泉(yǐn)栗.深林(lì)澹.澹(dàn)悸.(jì)霹雳..(pīlì)訇.然(hōnɡ)猿啸.(xiào)渚.清(zhǔ)霜鬓.(bìn)潦.倒(liáo)浊.酒(zhuó)铮.(zhēnɡ)悯.然(mǐn)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ɡ)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ɡ)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2.积累词语(1):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2):现作“窃窃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3):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4):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5):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6):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千呼万唤切切私语珠盘玉落秋月春风门前冷落杜鹃啼血(7):司马,古代官名。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8):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9):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10):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司马青衫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摧眉折腰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实在;今义:诚实、书信。②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火熄、消失。③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抽出、拉出。④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⑤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⑥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⑦因为..长句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⑧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⑨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向前方(面)。(2)通假字①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②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划拨。(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虎鼓.瑟兮鸾回车:敲击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③云青青兮欲雨.:下雨④遂命酒.:摆酒席⑤歌.以赠之:作诗2名词作状语①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②訇然中.开:从中间③万事东.流水:向东④古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3形容词作动词商人重.利轻.别离:重:看重;轻:轻视4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4)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命遂命酒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取名为因为长句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为、替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曲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5)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②对此欲倒(于)东南倾③一夜飞度(于)镜湖月④(我)脚著谢公屐⑤(我)且放白鹿青崖间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⑦送客(于)湓浦口⑧使(之)快弹数曲⑨沉吟放拔插(于)弦中2倒装句①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1.走近作者(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只做了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长安。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2)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任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名,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2.探寻背景(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对其妻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登高》: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达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3.积累常识(1)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2)司马:唐时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3)教坊: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构。(4)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5)长亭:古代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供行旅休息,人们常在这里送别。(6)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登高》就是七言律诗的代表,情感苍凉凄怆。(7)汉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8)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由白居易提出来。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后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琵琶行》属于乐府歌行体。1.《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可分成三段:第一段,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第二段,写梦中游天姥山的全过程。由入梦到梦醒,是全诗的主要部分,也是扣“梦游天姥”之题。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恍惚的境界。醒来一看,只有身边的枕席,方才梦中的山水洞天全部烟消云散。诗人又回到现实中来,不禁由此陷入深邃的思索而长叹。第三段,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当中。诗人由梦中引出的感叹,是梦后抒情言志。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2.《登高》: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描绘一幅精美的画图。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表现感情,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描述出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尾联分承五六两句,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本来兴味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3.《琵琶行(并序)》: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完成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原文呈现]梦游天姥吟留别文本深究细研1.《梦游天姥吟留别》2.《登高》写景首联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颔联仰观无边落木俯察不尽江水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愁苦沉痛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忧愤无奈哀婉孤独沉郁顿挫3.《琵琶行(并序)》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为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梦境?[答案]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能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2.宋代罗大经曾说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八层意思,请具体分析。[答案]“悲”是这一联的核心,包含复杂情感。(1)万里:指地理长度,说明其远。(2)悲秋:在特殊季节里人的悲凉情绪,同时也在交待时间。(3)常:表示频率多或者时间长久。(4)作客:就是流浪,常作客就是常年流浪,很悲惨。(5)百年:表示时间长,长年,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年纪大,老了。(6)多病:身体不好,多有病痛。(7)独:孤独,无人陪伴。(8)登台:台为高处,独登台说明没有亲朋好友。因此,八层意思是: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诗词古韵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