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10哈姆莱特(选场)◎诗海拾贝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赏析】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与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语林撷英莎士比亚名句1.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2.玫瑰是美的,但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3.恋爱的人去赴他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当他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上学去一般满脸懊丧。4.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5.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6.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7.希望者,思想之母也。8.草率的婚姻少美满。9.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作者卡片姓名莎士比亚生卒年1564~1616国籍英国相关材料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代表,在欧洲文学史上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背景呈现《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于“王位继承权”问题政治斗争非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剧《哈姆莱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了。◎知识链接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1.字音辨识(1)单音字紊.乱(wěn)迷惘.(wǎnɡ)虔.敬(qián)鞭挞.(tà)轻蔑.(miè)陨.落(yǔn)延宕.(dànɡ)俳.优(pái)怪诞.(dàn)嫁奁.(lián)(2)多音字创创.痛chuānɡ横横.暴hènɡ创.建chuànɡ横.竖hénɡ2.辨字组词婉wǎn(婉转)惋wǎn(惋惜)蜿wān(蜿蜒)娼chānɡ(娼妇)倡chānɡ(倡优)唱chànɡ(歌唱)祷dǎo(祈祷)踌chóu(踌躇)畴chóu(范畴)凌línɡ(凌辱)棱lénɡ(棱角)菱línɡ(菱形)3.词语辨析(1)沟通勾通“沟通”,是指使两方能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从语法功能和感情色彩上看,“沟通”一般多用于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勾通”,是指暗中串通,勾结。用于坏人、帮派之间的暗中勾结、狼狈为奸。两词在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上完全不同。(2)迷惘迷惑“迷惘”,着重于因难辨是非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书面色彩要比“迷惑”浓。“迷惑”,着重于心中疑惑迷乱而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常与“不解”并用。4.词语积累(1)涂脂抹粉:指涂胭脂,抹香粉,修饰容貌。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2)当机立断: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3)甜言蜜语:指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1.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有何现实意义?[我的理解]矛盾冲突现实意义哈姆莱特与国王克罗迪斯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通过矛盾冲突,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的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内心生存与毁灭的矛盾冲突2.文脉梳理哈姆莱特君臣设计―→试探疯狂虚实情人对白―→佯装疯痴狂傻探问可疑―→密谋遣送英国敌强我弱,人文主义难以实现1.哈姆莱特装疯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我的理解]哈姆莱特担负着为父报仇、“重整乾坤”的重大责任,为此他必须同以克罗迪斯为首的宫廷集团展开一系列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哈姆莱特不仅要面对凶狠强大、阴险狡猾的国王,还要面对整个封建集团和社会邪恶势力。而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才不得不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漩涡中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使自己“重整乾坤”的重任失败。2.如何理解“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这句话的含意?[我的理解]这句话是波洛涅斯让奥菲利娅去试探哈姆莱特时拿一本书来掩饰时所说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奥菲利娅用看书来表示一种看起来似乎是“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但是实际上却潜藏着另一番心思;另一层含意可以说是波格涅斯用此话来形容哈姆莱特的发疯,认为哈姆莱特只是假借发疯来掩饰什么。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没有给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带来任何的影响,却给真正的罪人——国王以心灵的震撼,惹出国王的自责与恐惧:“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3.如何理解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我的理解]第三幕第一场中“城堡中一室”,国王和手下商量好让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疯。哈姆莱特上场后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它不仅本身是首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而且也是把握主人公性格的钥匙。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但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客观上任务的艰巨和敌人的强大,主观上反对暴力而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出现内心的矛盾。独白把他的内心斗争,自我矛盾,内容繁杂,深远的沉思和疑虑等等集中强烈地凝聚在诗行之中,从而明白、深刻地表现出一个重要情况——哈姆莱特的思想并不是专注在复仇任务和克罗迪斯身上,相反,却深深纠缠和分析到各种社会道德、行为意志、生存死亡等重大问题上。哈姆莱特性格复杂的原因有哪些?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哈姆莱特》的情节简要分析。[我的理解]造成哈姆莱特性格复杂的原因有:(1)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奉命复仇,然而任务艰巨,对手强大。(2)他对人生有着深入的思索,在现实中他又烦恼、失望、苦闷、彷徨、软弱、犹豫等。(3)他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积极行动却力不从心,总是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4)他的复仇任务不仅停留在克罗迪斯身上,更在维护根本性的社会公德、行为意志和生存死亡等重大问题上。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有:(1)主观原因。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2)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比喻使语言更形象◎写法指导“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文中这样的比喻随处可见。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运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比喻感情要鲜明。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3.作为喻体的事物,要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要在构思上有所创新。◎范文示例乡情乡情是夜色笼罩下那橘黄色的灯光,朦胧,温柔;乡情是穿越万水千山的鸿毛,沉重,甜蜜;乡情是沉默不语的大山,坚固,永恒。在季节的词典里,乡情是一片深秋的落叶,带着不舍和眷恋轻轻地离开了树枝,在风中旅行,和着时间的脚步声,慢慢地远离。飘呀飘,飞呀飞,最后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酣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不仅是因为欣赏者个体的审美差异,更是因为被欣赏者主题的丰富性。我们虽然不是那个丹麦的复仇王子,但是他面对困境时的思想和处理问题时的态度我们都曾有过,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那些折磨他的思想每天也在折磨着我们,他面临的选择也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生存或者死亡是个哲学命题,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大事和小事也是一个哲学命题。对这些烦琐的事务,我们不能逃避,只能面对,有时又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公开地与它说:“来,我们比剑”。◎适用话题走近莎士比亚赵子郡总有一种情愫让人铭记于心,总有一种情怀无关国界。在英国留学的我,自从听说了英国中部这个名为“亚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的小镇之后,似乎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无论如何也要到那里走走,一切只是因为它是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的故乡。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来到了这个小镇。它古朴凝重,街道两边有许多以莎士比亚命名或是与他有关的商店和建筑,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莎翁的点点滴滴。莎士比亚的故居位于小镇中心亨利街的北侧,是一座带阁楼的木质结构楼房。这座两层小楼始建于16世纪,1847年由“斯特拉特福旧居委员会”接收后进行翻修,不过依然保留着原先的风貌——斜坡式的屋顶、泥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脸儿。我随着人流穿越花园进入故居。首先进入的是莎翁姐姐琼·哈特的房间,房间直通客厅。客厅的一侧放着一张双人床,供当年来访的客人使用。再向里走就进入了大厅,这是家庭的用餐场所。宽大的壁炉、哥特式的长椅和凳子都透出一种温馨。走廊较远一侧是莎翁父亲约翰的手工作坊。约翰是羊毛制品的从业者,尤其擅长制作皮质手套,他还曾经担任过斯特拉特福镇的镇长。楼上的几个房间当年都是卧室,最大的一间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展览室,陈列着莎翁的一些手稿、物品和图片。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就出生于楼上的主卧室。卧室的物品都是莎翁时代原物的仿制品,宽大的双人床上挂着绿褐相间的帐子,旁边还放着一个婴儿摇篮和几张桌子。据讲解员介绍,这个房间的窗户玻璃上曾经刻着一些来访者的手迹,其中有狄更斯、马克·吐温、爱默生等名人的,现在这块玻璃被放置在房间的展览柜里。如今早已不允许游人以此种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的方式——宾客留言簿。据统计,现在每年至少有50万人来访。身处莎翁曾经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此刻,心灵的碰撞使得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和多余。参观的游人都静视无语,唯恐一点声响都会扰乱这宁静而神圣的感觉。走出故居,来到小镇的中心广场,正中矗立着莎翁的雕像,他笔下的经典人物哈姆莱特、麦克白夫人、福斯塔夫以及哈尔亲王的雕像环绕四周。广场周边蜿蜒的小河就是美丽的亚汶河。河畔的游人或坐或躺或漫步,一派祥和。也许正是小镇的和谐深深地感染了莎翁,使他内心充满博爱,正如他所说:“相信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河边最著名的建筑要数莎士比亚皇家剧院了,这里每天都上演莎翁的经典剧目,每个剧目都是在此首演后才在伦敦各地演出。莎士比亚虽然只受过小学教育,但却凭借聪明和勤奋,创作了37部戏剧以及150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大多数戏剧仍是现在英国剧团保留的经典剧目。莎翁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是因为他的创作都源于生活,能够深刻反映时代风貌、社会本质和民族风情。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骄傲,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10 哈姆莱特(选场)课件 语文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