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对存在进行深思◆春末闲谈鲁迅杂文的犀利,每每使人想起他获赠于日本友人的那把短刀。短刀由两块竹片包住,算是刀鞘。刀鞘如此简单,据他解释,只因为古代刀客碰上仇人时,分外眼红,来不及拔刀,连刀带鞘刺去,一刺致命,鲁迅爱的也是这一层快意恩仇。杂文对于鲁迅而言,是快意恩仇的匕首,或横眉冷对,或长歌当哭。也因为鲁迅驾驭文字的功底及凌厉的个人气质,杂文在他手里发挥到了极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遣词造句,舒卷自如。◆胡同文化胡同是物质的,死的。而胡同文化则是精神的,活的。封闭保守的胡同文化,显然已不适应开放进取的现今的时代,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怀旧也好,伤感也好,无奈也好,都不能阻挡这一趋势。唯有开放的意识,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使古老的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古瓷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有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就能取得成功。所谓执着,就是对你选定的目标决不轻言放弃,要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但是执着不是固执,也不是偏激。知难而退,必将一事无成;过于固执,又有可能误入歧途,只有把握好“执着”这个尺度,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物质与精神,孰轻孰重,生活是最切实的见证……第三单元对存在进行深思7春末闲谈◎诗海拾贝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赏析】这首诗表达了鲁迅对敌人的蔑视和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颈联成为传诵至今的名言,“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亲人的态度,作者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来说,颈联是对自己处世态度的进一层具体剖析。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与亲的憎和爱。◎语林撷英1.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对恶势力的不妥协;一张消瘦的脸庞,露出刚毅与坚强。他敢骂,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婢膝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性;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他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受封建四大权力压迫的祥林嫂。他,就是鲁迅。2.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3.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洁旧帐,一面开辟新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感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作者卡片姓名鲁迅(原名周树人)生卒年1881~1936字号称谓豫亭,后改为豫才籍贯浙江绍兴相关材料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辑中。◎背景呈现本文写于1925年4月22日的北京。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知识链接1.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用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写作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2.杂文有四个特点: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②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杂文对生活的反应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③冷嘲热讽,幽默风趣。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作手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的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④说理形象,议论生动。杂文评人议事非常形象、生动。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事物形象之中,使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螟.蛉(míng)绝祀.(sì)嘉猷.(yóu)窠.里(kē)孵.化(fū)棘.手(jí)中枢.(shū)雌.雄(cí)瞥.见(piē)旷.达(kuàng)2.多音字辟复辟.(bì)便便.利(biàn)开辟.(pì)便.宜(pián)颉仓颉.(jié)中中.风(zhòng)姓颉.(Xié)中.锋(zhōng)二、字形辨认蜾luǒ(蠃)输yínɡ(赢)léi(羸)弱Yínɡ(嬴)政shì(螫)针惊zhé(蛰)海市shèn(蜃)楼麻bì(痹)bì(弊)端bì(敝)帚自珍三、词语辨析1.残忍残酷残忍:凶狠毒辣,着重于无情。残酷:凶猛冷酷,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岁月、生活、斗争、环境等。残忍比残酷程度上更重些。2.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含贬义。窜改:指改变成语、文件、古书中不应改动的部分,只限于文字,不含贬义。四、词语积累1.反朴归真:今写作“返璞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2.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擅行赏罚,独揽威权,后来指妄自尊大,滥用权势。3.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1.通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总结每部分的大意。[我的理解]第一部分(1~3段):写细腰蜂的趣事及毒针。第二部分(4~6段):写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的失败。第三部分(7~8段):讽刺统治者们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2.文章以“闲谈”为题,“闲谈”的是什么话题?[我的理解]闲谈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3.文脉梳理1.怎样理解“‘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这句话?[我的理解]“多至二十四”的“多”点出朝代更替的频繁;“可悲”点出统治者费尽心机、挖空心思后,却不能如愿的悲惨,含有讽刺意味;“铁证”则点出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必然失败的结局。2.本文开篇介绍了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情形,那么细腰蜂的形象在《春末闲谈》一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的理解]文中以自然界的细腰蜂作比,显得生动形象,新鲜贴切。细腰蜂的形象是昆虫界一个十分残忍的凶手形象。细腰蜂用神奇的毒针,螫中小青虫的运动神经,使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不活不死,所以不烂,不死不活,所以不动,因而小青虫的躯体便成了细腰蜂幼子理想的寄生之处。鲁迅从昆虫世界的这一自然现象中看到了人类社会与之匹配的某些相似性。统治阶级所热衷的愚民政策便是那细腰蜂的毒针,他们“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只可惜那愚民政策收不到毒针的功效,因而他们终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作者用细腰蜂和反动统治者作比较,分析其同异,揭露其实质,不但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而且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新鲜贴切,同时增加了说理形象化的特点。3.“闲谈”的范围进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我的理解]文章开篇交代了一个特定的时空,“北京正是春末”。作者由故乡盛夏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趣”铺开,闲谈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联想到“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尽力施行的“各种麻痹术”,再联系现实中“治人者”的“治人之道”,对旧时统治者精神控制术的手段及其失败,于闲话漫笔之中,作了辛辣的讽刺。鲁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这一中心论点。全文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4.文末引用了刑天的传说和陶潜的诗,有何作用?[我的理解]刑天因为反抗,被砍了“能想的头”,却依然活着,且能拿着盾牌和斧头继续战斗。陶潜退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来抒发心志。他们不甘心忍受统治阶级的精神奴役和政治压迫,即使“无头也会仍有猛志”,作者意在表明,百姓不是“小青虫”!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只能是枉费心机,从根本上对精神控制术进行了彻底的颠覆。5.怎样理解《春末闲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特点?[我的理解]丰富的知识性体现在文章的实例中,有中外历史文化知识,中外古今的各种麻痹术等;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证“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6.你是如何理解本文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的?[我的理解]本文以虫喻人,以“史”显“时”,援古讽今,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提示了深刻的哲理,使人读来妙趣横生,余味无穷,这是作者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类比的结果。当作者把细腰蜂用毒针为幼虫猎饵的生物竞争现象和中外反动派用各种精神毒品麻痹、奴役人民联系在一起时,小题便显出“大旨”,意味深远。作者抓住了“毒”字大做文章,一切从“毒”字派生,一切又归结为“毒”字。这样行文写作,不仅题旨集中,条理井然,而且饶有风趣,洒脱自然。另外,作者以“春末闲谈”为题,既然是闲谈,生物搏斗、阶级斗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事,都可漫无边际地聚拢在一起。而当这些材料都和本文揭露的问题和歌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时,“闲谈”的内容便变成了庄严的主题。这就是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的魅力。对于这篇文章,有人认为该文“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任心闲谈”,体现了作者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确实是“闲谈”。有人认为“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闲谈”恰是“正说”。你是如何认为的?[我的理解](示例1)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文中鲁迅由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趣”谈起,从自然谈到社会,由历史谈到现实,这其中有对自然界的探究,也有对人类社会的看法;有《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也有陶潜的诗句;有历史上的“圣君贤臣”,也有现实中的“遗老学者”,还有俄国的尼古拉二世,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任心闲谈”,取法于随笔,带着幽默和雍容,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态度更为洒脱从容,体现了作者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确实是“闲谈”。(示例2)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羡林指出的那样,“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漫谈散文》)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寓意深远,态度也更为洒脱从容,既有“闲谈”的形式,又有“正说”的深刻,是一篇“闲谈”加“正说”的好文章。巧妙地引用◎写法指导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在散文中常常巧妙地运用引用,引用恰当能够增添诗情画意,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如《春末闲谈》中有这样一段:“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这一段文字中引用了《山海经》中的传说和陶潜的诗句,表达了“运用头脑智慧”的作用。在写作中,人们往往引用现成的话(如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运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对存在进行深思 7 春末闲谈课件 语文版必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