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杂文随笔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平“语”近人[习大大语]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经典释义]典出:《亢仓子·训道篇》原文:人有偏蔽,终身莫自知己乎?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释义: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亢仓子》说,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灯下黑”的时候。贤人因为性格宽容而不愿意多提他人短处,小人因有求于你而多有吹捧,亲戚因爱护你所以常顺从你的脾气。久而久之,自己也容易产生完美的幻象。所以,修身要像面对镜子一样,时时反观自身,检视不足。这是反身而诚、反求诸己的修养功夫。国学经典《孟子》经典名句解读[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译文]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有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解读]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满足的需要,有被社会尊重的需要,尽现于此矣!诗海拾贝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赏析】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首联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真实、生动,情意深重,让人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心态。“低徊”二字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顾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艾·弗罗姆(1900~1980),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曾先后在法兰克福和海德堡大学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年代初,在柏林从事精神分析学研究。30年代初,应霍克海默尔之邀,参加研究“社会批判理论”,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书刊撰稿。希特勒上台后,随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迁居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客籍讲师。40年代后,他同霍尔尼和苏立文一起创办了美国“新弗洛伊德主义”学会,并成为华盛顿精神分析学会会员和美国心理学会会员。50年代后,加入美国社会主义政党,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认为社会越来越“不健全”和“非人性化”,人们应团结起来,共负拯救世界之使命。1980年在瑞士病逝【作品】著有《逃避自由》《寻找自我》《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精神分析与禅宗》《超越幻想的锁链》《精神分析学的危机》等20多部著作【评价】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二、人物颂歌自由的思想者——弗罗姆你是一位具有某种独特才能和魅力的美国人,你没有马尔库塞的犀利激进,也没有弗洛伊德的深刻独创,仅仅靠着不多的几本著作,你便成为风云一时的思想家。你在欧美多所大学执教,又是著名的医生。你的著作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历久不衰。你不仅是受人尊敬的学者,而且是广为人知的畅销书作家。你被称为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因为你培育的创造性的爱的原理、关于爱的理论,是你整个学说中的灵魂。爱对你来说代表一种理想、一种希望,爱孕育着社会革命的苗头和人性解放的条件。你的魅力在于你广阔的学术视野。你苦心孤诣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在研究具体问题中,得出与众不同、引人瞩目的结论。你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你的思想都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的。打破教条、不断前进正是你的思想的本意。不管是否接受你的观点,人们总会感受到你那思想的活力。你就是自由的思想者——弗罗姆。三、背景探寻本文节选自艾·弗罗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爱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力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艺术。四、相关知识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这种分析法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一、认读字音(一)单音字(1)幼稚.(zhì)(2)休戚.相关(qī)(3)归根结蒂.(dì)(4)秩.序(zhì)(5)履.行(lǚ)(6)辜.负(gū)(7)罪孽.(niè)(8)惶.恐不安(huáng)(二)多音字(1)刹刹.那(chà)刹.车(shā)(2)给给.予(jǐ)交给.(gěi)(3)创创.造(chuàng)创.痛(chuāng)(4)横专横.(hèng)横.竖(héng)二、辨识字形1.dàn(诞)生垂xián(涎)三尺2.缺xiàn(陷)chǎn(谄)媚3.sī(撕)碎sī(嘶)哑sī(厮)杀4.yíng(赢)得léi(羸)弱蜾luǒ(蠃)5.人心huánghuáng(惶)(惶)huáng(遑)论城huáng(隍)6.duōduō(咄)(咄)逼人相形见chù(绌)弄巧成zhuō(拙)三、积累词语1.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2.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3.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四、辨析词义1.体验体会体验体会课本原句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巧辨巧析“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2.遵循遵照课本原句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巧辨巧析“遵循”指依照顺从,不偏离。对象多是组织或领导者所制定、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原则等。使用范围比“遵照”窄。“遵照”指遵守、照办、不背离。对象多是前辈或上级指出的较为具体的意见、要求、命令、指示等。1.分析关键性词语的含义。2.理解作者蕴含于文中的观点态度。1.填写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明确]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呼唤爱——创造爱。2.行文图解:1.对应目标1根据要求,解释下面关键词语的含义。(1)第一段的“自恋”是什么意思?(2)第二段中“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一句中“被人爱的资本”指什么?(3)第二段“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明确](1)即以自我为中心。(2)所谓“被人爱的资本”,也就是指“我”是母亲的孩子。(3)“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它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2.第三段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明确]前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孩童式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3.对应目标2第八段中,作者运用“不会”“应该”“不应该”等词语想表明怎样的观点态度?[明确]作者灵活地运用这几个词语,指出了正确的父爱、母爱和错误的父爱、母爱分别是怎样的,从而告诫身为人父、人母的人们,应该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4.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成熟的人的评判标准是兼具父亲和母亲的良知。5.对应目标2作者认为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明确](1)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2)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甚至专横;(3)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主人。6.《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一个好母亲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她应该克服惶恐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宽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自己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1.本文虽然是节选,但论述相对完整,那么,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我的理解]本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即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转到以父亲为中心,然后最终与他们分离,并在自己心中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2.文中,作者在比较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区别时,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真的如此吗?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的理解](观点一)确实,母爱是伟大的,相对于其他几种爱的形式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只要孩子存在,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便爱他。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所以我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观点二)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母亲不一定意识到这一条件,但是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所以我认为“母爱是有条件的”。(观点三)母爱是有条件的,它十分自私,它需要你是母亲的孩子,这才能得到母亲的爱。母亲只爱自己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最优秀,并期望其所有希望都能够达到。她付出无尽的爱,同时也希望收获骄傲和自豪,这是有条件的爱。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课内链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非常讲究行文的自然,第四段在文中承上启下,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过渡到幼儿与父亲的关系,引出下文中关于母爱与父爱的区别的阐述。【考点解读】这里所说的句段是指出现在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段落或出现在文章开头及结尾的句段等。如何把握和理解重要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高考设置考题的角度之一。要想充分理解句段的作用,就要准确掌握对以下几种句子的分析。一是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二是中心句和点睛句。三是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四是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五是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六是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理解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一些重要的句子在内容表达及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