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9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论善良我认为善良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仁”(philanthropia),或者“人道精神”(humanity),但意义还要深。善良,还不仅是一种慈善的行为。前者反映本质,后者则只是现象。善良,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上帝本身就是“善良”。如果人不具有这种品格,他就不过只是卑贱的鼠辈,既可憎又可怜。这种行善的品格也许会看错对象,但永远不会过分。过分的权势欲曾使得撒旦堕落成魔鬼,过分的求知欲也曾使人类的祖先失去乐园,但唯有善良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善良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生物的。例如,土耳其人虽然似乎是一个野蛮民族,但他们对狗和鸟等动物却很仁善。据伯斯贝丘斯的记述,有一个欧洲人在君士坦丁堡,由于戏弄一只鸟,险些被当地人用石块打死。但人性中这种仁善的倾向,有时也会犯错误。所以意大利有句嘲讽话:“过分善良,就是傻瓜。”马基雅弗利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使人成为软弱的羔羊,以供那些暴君享用。”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确实没有任何其他法律、宗教或学说,比基督教更鼓励对人类的博爱了。为了不做滥施仁爱的傻子,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的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轻信和软心肠常常诱使老实人上当。比如我们就绝不应该把一颗珍珠赠给伊索那只公鸡——因为它本来只配得到一颗麦粒。1.作家作品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而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年仅31岁。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这篇小说作为“奴隶丛书”之一于1935年出版。萧红由此在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她更有成就的长篇小说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她还创作了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2.写作背景《呼兰河传》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的否定。《小团圆媳妇之死》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第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又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字音(1)单音字①涟漪.()②碗碟.()③搅.起()④拯.救()⑤窗棂.()⑥疙瘩..()()⑦酬.谢()⑧荒谬.()⑨渲.染()yīdiéjiǎozhěnɡlínɡɡēdachóumiùxuàn(2)多音字①扎包扎扎花②蒙蒙起来蒙骗③通通红一通zāzhāménɡmēnɡtōnɡtònɡ字形(1)xiān开qìn电铃(2)赤身luǒ体脚huái(3)sī扯sī杀掀揿裸踝撕厮近义词辨析(1)一起·一齐辨析“一起”指一块,一同。又指同一个处所。例如:两个人坐在一起。“一齐”表示同时,重在“齐”上。例句1:明天早上我和你一起..去上学。例句2:《看大片,学英语》,让你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一.齐.动起来吧!(2)世面·市面辨析“世面”是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见了世面”指增长了阅历、见识。“市面”指街上商店或摊点多的地方,也指城市工商业活动的一般状况。例句1: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例句2: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市面..上的流动摊点也明显减少了。词语解释(1)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2)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3)偏方: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在热水烫小团圆媳妇的过程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周围的人有哪些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婆婆:用棉被把她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说小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用皮鞭打小团圆媳妇。周围的人:看热闹的,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充满神秘。结构图示主旨归纳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对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在愚昧和迷信的观念下“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的叙述,向世人发出了无须卫道士甚至无须男子来实施的呐喊,控诉了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以及作为同性不仅不怜悯同情,反而主动组成“杀人团”,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把一个个像“人”的女性剿灭虐杀的现实。提示(1)三次洗澡中,人们的表现惊人的一致,都是先害人后救人,而且自始至终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并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2)救人说明了人们本性的善良,但是愚昧却使善良的人们面对别人的悲惨时不仅没有人文关怀,而且麻木到成为残忍的帮凶,因而救人者又是害人者。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人们的愚昧、麻木乃至残忍。在小团圆媳妇的三次洗澡中,人们有着怎样惊人的一致表现?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什么?提示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情节作用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总之,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提示小团圆媳妇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笑呵呵的”;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从课文中的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团圆媳妇最初是一个天真烂漫、美丽茁壮,有着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健康快乐的女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不断地遭受折磨、摧残,直至死去。小说借此揭露了病态的国民心理。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认为《呼兰河传》的叙事角度有何独到之处?提示在萧红对于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的运用中,儿童视角作为一个显著的特征,给她的小说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我”所特有的心理视角来做出情感评价的,所以常常故意举重若轻,大事小言甚至言不尽意。反而起到了艺术的反讽的效果。如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为读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是让叙述者用儿童好奇的目光来观看这一切的,而一个儿童显然是不会完全洞察这一悲剧的意蕴的。对叙述者“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于是叙述者越是平静,读者越会激动;叙述者越是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悲哀、愤恨而不能自已。可见,情感评价上的儿童视角既增加了作品的心理情感的容量,也增加了作品内部的张力。【考点透视】1.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对接高考小说中的叙述《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则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2.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这样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典型例题】绝代勇将张自忠张秋铧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炼官兵们的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9课 呼兰河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