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他深邃的目光,穿过历史的迷雾,以超人的勇气借“狂人”之口振聋发聩地揭示出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那是为民族的前途而痛苦、焦虑的心声,是觉醒者向封建文化的宣战,是走出沉默的鲁迅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封锁》:陌生的视角人生的常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因此封锁成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这是天才作者张爱玲用《封锁》告诉我们的。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游园惊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技巧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园只见钟鸣鼎食、灯红酒绿,往事已不堪回首;惊醒才觉浮生若梦、美人迟暮,今日只留下无尽惆怅。那些曾经的旖旎风光,那些流转的风花雪月,还有那沉浸于记忆中的淡淡的感伤,都在惊醒的今天,成了感喟。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却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巨大的冲击。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赏析】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指这种情绪。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思考】请你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含意。【提示】画线部分即思考答案。一、字音迥.(jiǒnɡ)消息渐阙.(quē)彷徨..(pánɡ)(huánɡ)颇.(pō)踹.(chuài)佃.户(diàn)刽.子手(ɡuì)瘠.(jí)寝.(qǐn)舐.(shì)嚼.烂(jiáo)面面相觑.(qù)门槛.(kǎn)牵掣.(chè)桀.(jié)痨.病(láo)呓.(yì)二、组词缀zhuì(点缀)辍chuò(辍学)掇duō(拾掇)砧zhēn(铁砧)拈niān(拈花惹草)踮diǎn(踮脚)渲xuàn(渲染)暄xuān(寒暄)喧xuān(喧闹)滥làn(泛滥)槛kǎn(门槛)栈zhàn(栈桥)践jiàn(实践)蛊ɡǔ(蛊惑)盅zhōnɡ(酒盅)三、辨析分外·格外分外:①超过平常;特别。②本分以外。格外:①副词,表示超过寻常。②额外;另外。填一填:①“十一”“重阳”双节叠加,使得假日出游_______火热。②有了小鸟的树显得_______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看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分外格外四、释义(1)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呓语:_______(3)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青面獠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梦话。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形容面貌狰狞凶恶。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5)接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祸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自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鬼鬼祟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义。迷信的人指鬼神带给人的灾祸。杀害,残害。戕,qiānɡ。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祟,suì。[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资料链接]《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者在这篇小说发表时,第一次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因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钩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青年》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社会发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1.这篇小说的两大视角是什么?[我的理解]第一:常人视角——狂人臆想的世界;第二:狂人视角——常人真实的世界。2.《狂人日记》为什么在白话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构成了怎样的两重叙述?[我的理解]《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白话日记之前加了一则文言小序,构成两个视点、两重叙述。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而当时被视为标新立异的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疯狂中有清醒。但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虽是“团圆结局”,但暗含主题“失败”——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救救孩子……”走出死胡同的一条路,但狂人病愈,话语力量减少,本身是复杂的反讽,真正结尾其实并不是“救救孩子”,而是后面表示不完全之意的省略号。小说文本具有一种分裂性、对立因素,互相嘲弄,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结构。3.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特点?[我的理解]《狂人日记》中有几个前台人物、几个背景人物、几个做衬景的人物和一个中性人物(完全没有“戏”的人物)。陈老五是个中性人物,虽然屡屡出场,但完全没有性格与面孔,也没有任何“戏”,功能如同一件道具。“古久”先生是背景人物,屡被提及,却从来没有露过面,“母亲”也是一样。赵贵翁虽然也很重要,但只露了唯一一面。狼子村的佃户、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全是作衬景的,对这些人物完全没有描写。全篇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大哥”。作者对“大哥”的身材、面孔、着装等一律省略,但是,我们眼前还是浮现出了一个高大、权威、严厉、假慈祥、偶尔露出一点儿和蔼,一旦被触及痛处又尴尬窘迫、恼羞成怒的传统中国家长的形象。这个效果除去“大哥”的言谈和很少的几个姿势、表情外,最主要是通过把“大哥”定义成“家长”来实现的。作者又在呼唤我们头脑中的成见,来替他填充文字笔墨,可谓狡猾之至,老练之至。本文不愧是中国现代小说初期难得的精彩之作!4.中国传统小说结构一般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法,结构方式注重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情节。但《狂人日记》的十三则日记不标年月日,用第一人称叙述,以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仔细体会这种现代技法的好处。[我的理解]《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开创了新的小说形式。鲁迅曾说《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没有。”《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依次展开情节,而以十三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不以第三者立场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而以第一人称方式,着重表现了“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因此读者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医学角度看,日记是精神分裂症的胡言乱语,遵循严格的医学现实主义。作品看似荒诞,反映的却是最深刻的现实。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请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理解](示例1)我认为是真疯,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摸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示例2)我认为是假疯。表面上看,“狂人”是一个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实际上,“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狂人”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既传达出了“狂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感情。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写法指导作者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内容。作者把“狂人”写得完全像一个“狂人”,而作为体现作者意图的艺术手段,“狂人”使读者的理解完全超越这个手段,不仅构思颇见新意,而且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随堂练笔请运用象征或比喻的手法,来刻画你在考试后,面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的心理活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