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篇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平“语”近人[习大大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经典释义]典出:汉·桓宽《盐铁论》。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解读:这段话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说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者,进行决策、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明者”“知者(即智者)”,指的都是决策高明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他们是“关键少数”。他们敢于担当、科学决策,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他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我们就事倍功半。“时”和“世”,指的就是时势、世情,也就是决策的依据、政策的根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样,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才可能真正做到创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求实和创新,高度统一于实践,有求真务实的前提,才有开拓创新的结果。国学经典厚德1.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赏读]曾子说:“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赏读]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3.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赏读]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是否有这种行为);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自己。诗海拾贝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赏析】这首诗的大意为:我钟爱孟浩然,他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他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谊,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感。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一课二、背景探寻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一、认读字音天姥.(mǔ)瀛.洲(Yínɡ)向天横.(hénɡ)剡.溪(Shàn)渌.水(lù)脚著.(zhuó)谢公屐.(jī)殷.岩泉(yǐn)水澹.澹(dàn)霹雳..(pī)(lì)訇.然(hōnɡ)霓.为衣(ní)鸾.鸟(luán)魂悸.(jì)长嗟.(jiē)折.腰(zhé)二、一词多义1.欲①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②云青青兮欲.雨______2.行①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3.忽①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②忽.魂悸以魄动______4.事①古来万事.东流水______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想将要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走不注意、不知不觉忽然事情侍奉、服侍三、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4.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___5.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名词作动词,下雨名词作动词,弹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四、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指书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______今义:消灭,熄灭。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________今义:抽出。的确,实在。暗。超出。五、积累名句1.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3.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姥连天向天横迷花倚石忽已暝日月照耀金银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入梦之由——天姥连天梦游天姥飞度镜湖——清幽高山见闻——阔大山中世界——迷离洞天仙境——神奇神仙世界——雍穆惊梦长叹——不得开心颜追求自由——现实↓幻想↓现实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层次描绘的文句概括表达技巧梦由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神秘高峻夸张、陪衬、描写结构层次描绘的文句概括表达技巧梦境月夜渌水荡漾清猿啼剡溪清幽白描白昼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中壮美想象、夸张傍晚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洞外恐怖夸张结构层次描绘的文句概括表达技巧梦境夜晚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洞中仙乐夸张、拟人、描写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魂惊梦后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傲岸不屈1.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山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明确]选D。“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错,是作者的想象。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的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3.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4.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对前一部分梦境起到什么作用?[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诗人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5.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诗人是在感叹什么?“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明确]前一问:世事变幻无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后一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海上仙山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越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可以看到。天姥山直插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云霄横向天边,山势超出了五岳,遮蔽了赤城山。那高达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八千多丈的天台山,面对着天姥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倾。东南面一样。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我想凭借越人的话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来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住过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脚著谢公屐,身登啼叫声。(我)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穿的那种)木屐,亲自登上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直上云霄的山路。(走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还听到半空中天鸡报晓的啼叫。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不定,迷花倚石忽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山花,倚靠着怪石,不觉已暝。熊咆龙吟殷岩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吟,雷鸣般的声音在岩石和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泉水间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云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高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金银装饰的楼台。(神仙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里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的神仙纷纷降落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们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啊排列得像麻一样数不清。如此的景象令我魂魄忽然惊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猛然坐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刚才的烟霞奇景全没了踪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东鲁诸君,我什么时候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才能回来?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出行的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能够喜笑颜开?鉴赏诗歌形象(三)——意境【课内链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在“精读课文”部分我们已经解读了本诗的意境。意境类也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考点解读】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指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诗人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一、明确设问方式,知题型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2.本诗(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掌握相关知识,学技巧(一)把握四种切入角度1.借“意象”探求灵魂意象是作者主体心灵的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是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象是意境的灵魂。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会,是进入诗的意境、洞察作者心迹的关键。如对张继《枫桥夜泊》的鉴赏就可以先从把握意象入手,诗开篇就用“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连缀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寒意凄清、迷惘朦胧的意境;接着第二句又用“江枫”“渔火”“愁眠”的意象加重了这种萧疏凄清的意境;而“夜半钟声”的烘托又进一步写出了夜的深寂和清寥。通过对这种意境的解读,我们领悟到作者半夜难寐、静夜卧听寺里钟声的孤孑清寥和羁旅愁思。2.借“诗眼”拓展思路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语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的聚光焦点。古人常精心构思巧设诗眼,将自己的“立言之本意”昭示给读者。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