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静听这雨声,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古人在听雨时,又会作何感受呢?文人墨客最是情动雨中,留下善感伤情的佳句,有好雨知时节,也有秋雨梧桐叶落时;有骤雨初歇的离别之景,亦有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幽情……这雨声,豪放者听来,这是千军万马踏征途,大有千里尽在脚下之势;婉约者听来,这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珠玉相切清越圆润。急促中有舒缓,舒缓中有急促,有时如鼓如罄,有时如泣如诉,这天地造化的精灵,又造化着自然天地,演绎着天与地之间的交响,细听,那滴落的不是雨,而是苍天叩击大地的一个个音符,有重音,有轻音,这连续的音符如弦,风拂轻弹,这连续的音符如幕,奏响晴空!雨声撩人情思,自古迄今,这雨在浇润着大地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浸润人类的心灵,对于这雨声,也应该是“仁者听仁,智者听智”吧,由耳际入心灵,这雨声又个性化了,诗人在这雨声中听出了诗意,哲人在这雨声中进行思考,农人在这雨声中渴盼丰足,商人在这雨声中听出了商机……对于这雨声,往往是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因情而感受各异,这何止万千的雨滴,总是给人以万千感受。(摘自《仁者听仁,智者听智》)1.文题解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冥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以子路的率直性格推断,这里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2.知识链接子路之死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他是个好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仲由后来做卫国大夫孔俚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1.生字音莒父..(Jǔfǔ)(ní)(yuè)2.通假字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亏损)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3.古今异义(1)是.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食,足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判断动词,表肯定兵器,武器装备士兵这样以后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4.词类活用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作动词,掩饰)足.食,足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5.文言句式(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其何以行之哉()(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6.一词多义(1)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愿枉车骑过之()裘马过世家焉()名词,过失、过错动词,犯有过错动词,责备动词,拜访、探望动词,超过(2)更更也,人皆仰之()更上一层楼()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动词,改变、改正副词,相当于“再”“又”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有什么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这句话的原意是,国家发生动乱,才能看清谁是忠臣。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不随波逐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依然要坚守自己的情操与原则,不放弃,不从众,不媚俗,不为利诱而屈服。2.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1.结构图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视自己的无知知错能改弘扬大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急功近利讲诚信,取信于民要有坚定的意志要珍惜时间生存智慧2.主旨探微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1.孔子观念中的“士”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结合文本中孔子对于“知”“过”“信”等内容的阐释进行筛选、归纳、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当时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要培养的就是具有前述三种品德的“士”。2.请简要分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现实意义。【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既要结合文本的思想观点,又要联系当今社会的思想主导方向,还要从自身出发进行恰当的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说的是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流逝,孔子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有限的生命。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好好珍惜时间,他们有的抱怨时间过得太慢,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的感慨时光飞逝却不付诸行动,辜负了美好韶光。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1.素材展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还有一次,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令人肃然起敬。2.即时感悟读了这则素材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我由此联想到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这种心理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袁隆平改稿郝安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戴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响当当。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为题写几个字而正襟危坐,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想要做好反而很难,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终成伟人。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胡适就认为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差不多先生”手上。鲁迅说中国国民“马马虎虎”这个病不治好,中国没得救。毛泽东干脆断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他自己就是个很认真的人。20世纪60年代,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看《红灯记》,毛泽东也改了一个字,一个很细微很普通的字。那天戏演完后,毛泽东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论语》选读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