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数学本质缺失归因与策略探讨
数学本质缺失归因与策略探讨手机:13305971330邮箱jjcfs@163.com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蔡福山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黄玉香一.提出话题的背景“注重实质,淡化形式”“把根留住——追溯数学本源”重形式轻内容、重气氛轻本质实践层面镜头回放:案例1:一位教师上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一课,教师介绍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后,要求学生找生活中哪些事物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1:我发现人字屋架具有稳定性。生2:我发现了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具有稳定性。生3:老师,红领巾也是三角形,但它不具有稳定性,可以任意地揉捏,容易变形。这一回答大大出乎教师意料!教师略一思考,“是啊,红领巾是布做的,我们不能用红领巾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要看人字架屋顶、自行车三角架这些物体,多牢固啊!”“拉得动、拉不动”“揉捏会不会变形”能作为判断图形是否具有稳定性的标准吗?“只要三角形的边长确定,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本质活动1:围一围师:刚才同学们用三根牙签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想一想,用这三根牙签还能围成其他形状的三角形吗?生(齐):能。教师请几位学生到投影仪上演示,若干次尝试后,大家发现,不管怎样移动牙签,三角形除姿势变化外,其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这体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2:拉一拉。活动3:找一找。(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有两个要素: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内容决定形式”“本质决定形式”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许贻亮《百分数的认识》《福建教育》09、7《关注数学本质,组织有效教学活动》《福建教育》09、9《把握起点关注需求》许贻亮《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文科)》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提出: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福建高考命题组点评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着眼选拔注重能力适度创新关注过程合理开放倡导探究注重本质强调应用(突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考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理论层面“这两日正看一些摄影的书,发现有一本极为独特,它不像别的书,一开始就介绍具体而烦琐的成像知识,而是先给你讲授摄影追求的是什么,一幅好照片有什么基本特征。寥寥数语,就将摄影的精华思想跃然纸上。当然操作技术也是重要的,可是没有这些灵魂的东西,你怎么去把握技术,去处理变化无穷的情境呢?不了解其终极意义,又怎么知道要追求什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效率来自思想的动力。来自意义的感悟。教学也是这样。”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教学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解决不了关于教学上的争议”。P.欧内斯特(P.Ernest)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教学设计。无容置疑,每一种新设计都在探求教学的更好方式。但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教学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那么安排,首先是由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决定的,虽然它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蔡圣宏理论层面数学课标修订稿“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数学课标修订稿“教学建议”中提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师还应提示知识的数学本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数学课标修订稿“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本质的、真实或合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察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二.概念解读本质:就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语,《辞海》)。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验科学。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组成数学整体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学研究的过程,是数学真理的抽象概括过程。数学是在内容和形式的互相影响之中的一种发现和组织的活动(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一种精神和观念,即数学精神、数学观念和态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设计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本质既体现在数学研究结果上,又体现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上,还体现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精神里。它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数学的抽象、严密、简洁,其中最本质的特点是抽象性。在宏观上,可以说数学本质就是数学观问题。在微观上,数学本质就是具体数学内容的本质意义。●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统摄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数学思想方法●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属性《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立方体纸盒,哪个用纸板多?(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平行: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是直线平移运动的状态。因此平行的数学本质应该是直线的平移运动,而画平行线的关键是使画直线的工具发生平移。百分数:表示两个数比的关系,比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法则: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测量:被测对象含有几个测量单位。解决问题:四则运算意义的运用。交换律:运算形式变化但运算结果保持不变,即“数量不变”。方程:为了寻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等量关系。正比例、反比例:函数思想确定位置:坐标思想圆面积公式推导:“化曲为直”、极限思想平移、旋转:刚体变换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一:书本“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案例2:x=1,是不是方程?“为了求未知数,在己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式关系。”——方程的本质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一:书本“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案例3:到底应该怎么分?二年级(上册)P35:答案:下面几种排法都是正确的。(1)每排4人,排6排(或每排6人,排4排);(2)每排12人,排2排(或每排2人,排12排);(3)每排24人,排1排(或每排1人,排24排)。二年级(上册)P95第2题:答案:24名同学进行分组有多种方法:每组2人,分12组;每组3人,分8组;每组4人,分6组……但如何确定分组方法合适,则与跑道的条数有关。二年级(上册)P85第5题:有几个盘子2369每个盘子里放几只杯子9632答案:五年级上册P9第5题:把48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每个盒子装球个数241612864321需要盒子数2346812162448答案:48=1×48=2×24=3×16=4×12=6×8,48有1,2,3,4,6,8,12,16,24,48这10个因数,最多有10种装法,但由条件可知至少用2个盒子,所以共有9种装法见下表。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一:书本“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归因:教材编写的局限性所导致。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二:“站在儿童角度看问题”就一定是对的吗?案例4:一定要直观地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吗?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二:“站在儿童角度看问题”就一定是对的吗?案例4:一定要直观地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吗?归因:教师教学思维的“童化”所导致。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三: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够用吗?案例5:圆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不用“≈”?归因: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欠缺所导致。什么叫教师本体性知识?教师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学科知识。案例6:能用抛硬币实验得出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吗?为了让学生明白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老师先安排同桌合作抛硬币10次,记下正、反面朝上的次数,再小组汇总、全班汇总,然后介绍数学家们的实验数据,如下页表格,最后告诉学生,随着实验次数越来越多,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所以说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试验者抛币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相差数德·摩根4092204820444蒲丰40402048199256费勒100004979502142皮尔逊24000120121198824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409411242合计12277260786619861200案例7:五年级(上册)P38第2题,写出分母是7的真分数。教师问:是不是真分数?07案例8:5÷x=8是看作5÷×x=8,还是看作5÷(x)=8?141414案例9:用面积公式算出的是面积大小,怎么会是钢管的根数呢?认为答案是的,是将甲数假设成1,乙数假设成,÷1==。案例10:在一教学论坛中看到这样一道数学题:乙数是甲数的,甲乙两数和的倒数除以甲数,商是()。结果出现了两种答案,和。认为答案是的,是把乙数假设成1,甲数假设成2,÷2=;认为答案是的,是将甲数假设成1,乙数假设成,÷1==。12162312+31616231211.5认为答案是的,是将甲数假设成1,乙数假设成,÷1==。232311+1/2用“代数”的方法:假设乙数为x、甲数为2x,则有假设甲数为x、乙数为x,则有÷2x=x÷2x=。12X+X1316X223X212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四:“生活化”教学即忠实生活原貌吗?折成的总份数---数学模型:2n对折次数12345……其中1份占整张纸几分之几……案例11:大数次折纸的可操作性值得质疑吗?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摊开来看看,这样连续折几次,写出每次折成的一小块占整张的几分之几:“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数学模型:2n(n取负整数)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四:“生活化”教学即忠实生活原貌吗?归因:生活经验的干扰所导致。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五:这样的习题设计合理吗?(1)最小的偶数是()。(2)0.5×0.2的积是()位小数。.(3)判断:0.9<1。()(4)判断:射线比直线短,比线段长。()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五:这样的习题设计合理吗?(5)判断:自然数的个数比偶数多。()(6)判断:某篮球运动员任意投篮一次,投中的可能性是1/2。()(7)任意抛40次硬币,可能有()次正面朝上,可能有()次反面朝上。归因:不良习题的误导所导致。四.“数学本质”缺失归因分析思考六:多媒体这样使用合理吗?案例12:《铅笔有多长》在尺子上找毫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找到后指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指了之后,请学生到课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指着课件中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放大直尺图:“这样的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3小格呢……”发现:这1厘米里面有10毫米。“
本文标题:数学本质缺失归因与策略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