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8文化习得策略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外语习得过程中文化习得的重要性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即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密不可分,文化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样,如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也是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之一。因此,要想学好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学习策略,掌握文化习得的策略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应包括文化教学策略和文化学习策略。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文化教学策略作为支撑,包括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文化欣赏、文化会话、文化合作、文化表演、文化交流、文化谜语、文化冲突、文化研究、关键事件分析、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外语教师应该结合考虑语言教学中的诸多因素,采取一种或者几种策略的结合,以保证文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文化学习策略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文化内容需要辅以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理解会影响到对该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针对这些文化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者应采用哪些适宜的文化学习策略也是本课程理论研究的重点。一、文化教学策略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文化教学策略的支持。目前,我国在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陈申的《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策略。他在书中列举了以下常见的文化教学策略,这里只介绍其中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具体的课堂活动案例在第六章中再作探讨。1.文化讲座文化讲座,指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为中心,以演讲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有关目的语和目的语使用社团的文化知识策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化新领域的可叙述或描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讲座掌握总体概况或基本概念的知识;(2)教师讲解一系列可通过主题来分类归纳的相关文化事实,可以以系列文化讲座的形式来完成;(3)在教师即将给学生布置有关文化学习的研究任务,或者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之前,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可通过讲座来进行;(4)某些具体的文化资料,学生自学和阅读十分困难时,文化讲座可以解决学生因理解困难造成的误解;(5)当教师具备和拥有特别的教材,这些本身已为文化讲座的内容和教学铺平道路,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也从该教师的特殊教材中获益。文化讲座使教师对课题顺序、时间掌握等方面有极大的控制权,所以能确定在教学完成时学生有可能获得的成果。文化讲座对班额的大小没有严格控制,以专题顺序组织的文化讲座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文化讲座一般都会汇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其本人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所以能提供给学生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听文化讲座时,其听、写和观察能力会得到训练与提高。2.文化参观文化参观是以教师为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时间或课外时间以某个文化专题为学习任务,以参加统一观摩活动的方式来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某个文化教学单元结束以后,学生共同具备了有关专题的文化知识,就可以参观2/18适合该专题的文化展览;(2)当教师想要测试学生独立工作、综合分析文化知识的能力时,可安排学生参加文化展览并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文化参观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观察、接触、研究、总结文化知识。文化参观一般都在比较宽松和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文化参观比较适合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策略,而不能作为常规的教学策略使用。由于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进行的文化参观会变成走过场,学习效果不明显。3.文化讨论文化讨论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为组织者,调动学生就某个专题开展有程序的、面对面的讨论,以解决实际问题或解答特定课题。文化讨论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参加讨论的人必须要积极开口,乐意与人交谈而且乐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参加讨论的人,作为一个集体,应当提出至少两种以上不同意见,这样才能激发思考,各抒己见;所有参加的人都希望通过集体智慧加深自己对主题的理解。组织文化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某种主题的了解,而不是为了劝说别人或与人争辩。在讨论中,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不应占用太多发言时间,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只在提示和纠正偏题现象时发言。文化讨论适用于以下情况:(1)当教师希望学生建立自己获取新知识的信心,并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的时候;(2)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对有关文化事实的不同假设和推断提出质疑和加以讨论的时候;(3)当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交际能力时,文化讨论提供给学生表达复杂概念的机会;(4)当教师希望学生了解对同样的文化事实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或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看待会有不同的结论时;(5)当有必要建立学生的集体信念和合作精神时。文化讨论有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以及倾听别人意见、尊重别人经验和学习成果的机会。文化讨论中教师提供的论题一般都是有争议的、没有定论的,所以学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结论。文化讨论有利于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间的互动性也较强。文化讨论要求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现象。另外,教师必须要保证内向型学生和外向型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并且享有同等的发言的机会。教师还要控制好讨论的方向,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偏题现象。4.文化欣赏文化欣赏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根据预定的计划就某一文化专题或某一文化事件,代表个人或小组向全班作汇报式讲演。文化欣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纳入教学大纲、按序列专题进行的演讲,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定主题让其准备,然后在课堂开始或结束时由小组代表发言10分钟;也可以是随意的或即兴的文化欣赏,例如学生凭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进行课堂演讲;或者是总结性的文化欣赏,即在文化专题学习之后,组织汇报演讲,以陈述为主。文化欣赏增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学中的灵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题,在课堂上安排的时间也较灵活。学生轮流表演可以公平分配学生表现机会和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学生的表演对学生间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很有益处,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表演中获得新的经验。3/18文化欣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事先预知学生表演的内容,这就要求他们具备灵活应对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文化欣赏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5.文化会话文化会话是以小组为单位、以教师为辅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围绕语言功能而展开的口头交际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策略。陈申总结了影响文化会话开展的因素:(1)学生是否明了学习的目标,即会话主题、功能等;(2)学生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如课前阅读、听录音等;(3)教师是否准备了完整的指导纲领,例如有多少句式需要练习、会话的程序等;(4)教师是否建构了合适的学习环境,例如交际情景、教室桌椅安排等;(5)教师是否经常干预学生,是指明方向还是纠正偏题等;(6)学生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交际,还是三心二意地敷衍了事;(7)教师是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并采取措施,还是听之任之,置若罔闻,袖手旁观;(8)师生是否达成默契,按时、按计划地达到目的。师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文化会话的有效实施,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如何分配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性格等因素,努力建立一个互相尊重、乐于助人的集体,并要选择一个合格的组长;二是如何启动对话。小组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简要明确地交代活动的要求与目标,活动中要适时监控各小组活动的情况,并准备好冷场时的应急措施;三是,如何总结活动情况。在小组结束文化会话的活动之前,教师做全班性的总结,鼓励并评价学生的活动。文化会话使小组成员参与教师设计好的学习任务的机会比较多,避免了大班教学中学生说话机会较少的现象。小组活动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和交际,提高了学习兴趣,增进了学习效果。小组中的交际活动也为每个成员提供体会不同社会角色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会话教学策略可能会使一部分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学生感觉难以适应,而且,该策略要求教师把握好对课堂的控制尺度,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活动,也不能失去对学生活动的控制。6.文化合作文化合作指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某项语言文化活动,是一种以任务为本的教学策略。陈申指出在使用文化合作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采取此种策略要有适合的教学时机,符合教学目的,而不能为了使用策略而使用策略;(2)教师应该在活动前解释清楚活动目的、程序和预期结果,使小组成员了解自己要进行的活动,课前提供示范是有必要的;(3)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任务准备和分发必要的讲义,列出学习指导纲领和活动的要求;(4)应该有适当的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测验的手段和评分的标准必须既能反映出小组合作的成就,又能体现出小组成员的个人贡献。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组成员可以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个人专长,互相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学的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人数较少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及时听到别人的反馈和评论。7.文化表演文化表演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假设的交际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或大班内汇报演出他们的交际行为。在外语课中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交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4/18学策略。文化表演适合在小组(2~4人)中进行预演,然后在全班表演,包括三种形式:(1)依照课本上的对话,作模仿练习,练习对话;(2)即兴的、简单的、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化场景临时产生的交际行为;(3)结合前两种活动的特点,教师给出活动场景要求学生设计更为复杂的交际脚本,例如:有的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英语晚会或者英语小品、故事表演等。第一种表演形式比较容易,简短的表演脚本能为参加表演的学生提供清楚的框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准备提示卡片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但是,学生的交际活动过于简单化和公式化,不利于真正了解目的文化。第二种表演形式适于新课或完成一个单元教学之后,培养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第三种表演方式更适于在综合复习阶段使用。文化表演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学生的表演活动是主动参加交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文化表演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威胁、没有教师过多干预的、解决文化冲突的“安全”环境。通过文化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在公众场合的交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表演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和演练,课堂教学往往受到课时的制约,因此文化表演不宜经常使用。8.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指与目的语国家进行师生互换,共同体会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真实情景的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由于国内外语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在我国大规模的推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国内最常见的文化交流方式是聘请外籍教师,使中国学生有机会真实地接触目的语及目的文化。9.文化谜语文化谜语是Levine等外语教师提出的教学策略,指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就某个文化专题展开讨论并且寻求某个教师提出的“谜语”的“谜底”。解答文化谜语的过程是学生用已知文化与目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准备文化谜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假设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个情景,以便引导学生提出实际问题;(2)创造协调的多元文化交际环境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3)及时对小组或个人给予辅导和组织全班总结,以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获取最佳学习成果。文化谜语可以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寻求文化谜语答案的讨论和交际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应对能力。文化谜语兼有文化讨论、文化会话和
本文标题:文化习得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