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总复习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学校:宝坻三中姓名:齐连云时间:2010年4月宝坻区2010年毕业班工作会议交流材料1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宝坻三中的齐连云。时光飞逝,转瞬间又是一年的中考来临。初中物理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提高的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我们宝坻三中九年级全体物理教师对此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下面我代表三中九年级物理组全体教师,将我们备战中考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和交流。下面,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两方面问题:一是复习教学中的集体备课,二是复习中的高效课堂教学。一、复习教学中的集体备课(一)集体备课的目的在总复习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使九年级物理复习教学得以高效进行。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更加深入钻研教材和物理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和新课改理念,并针对我校九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会学、乐学。(二)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每周三下午,第1、2节课。地点:四楼报告厅(三)集体备课的要求1.主备人要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提出三维目标,所备教法和学法必须符合教学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板书和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设计等,都必须考虑周全。集体议课时,参备人在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后,要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得当“局外人”。然后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活动等环节、内容等进行修改、补充。2.通过集体备课,本组教师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内2容,统一测试内容。3.集体备课的过程第一步,每次有2名中心发言人各说一节课,说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主要教学过程,重难点如何突破等,然后集体讨论,各位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初步确定教学方案。第二步,主备教师提出学生预习内容,全组教师补充,大家共同制定学案,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对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三步,由主备教师先于其他教师讲课,同学科教师听课,集体评课,然后每位教师再重新修正教学方法,整理自己的教案,最后确定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案。二、倡导高效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但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把学生放在了被动的接受地位。;二是学生常以记忆和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有的教师先领着学生一起回顾全章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然后就是讲解一些典型习题,以巩固全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累得不行,学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在物理复习课中实施“五步复习法”,即“课前一步:预习——寻找疑惑”,“课中三步: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拓展训练”,“课后一步:自查矫正”。(一)课前预习,寻找疑惑为使预习落到实处,教师提前给学生准备预习学案,目的有三点:1.引导学生看书,掌握基本知识点,解决基本问题2.能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3.通过预习能找到本节知识的疑惑点学生预习后,教师通过课前与学生沟通和预习作业抽查的形式,了解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课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二)课中三步: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拓展训练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在每节复习课前,教师根据这节复习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一组组小实验,一幅幅精选出来图片,一段段声情并茂的音像,将复习的内容置于整体的情境之中。其目的在于借助这些手段改变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传统复习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复习活动中去,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将学生逐渐引入问题情境中,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增强问题意识,从而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使整堂复习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性高,才能保证学生能全身心地物理知识的复习之中。例如:在进行《声现象》复习时,教师准备一排盛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子,请几名学生分别敲击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又在多媒体的音箱上放些沙粒,多媒体播放,屏幕上展示:山坡上牛、羊的叫声,树上鸟的啼鸣,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嗡嗡叫的蜜蜂,山坡下小溪水潺潺……。学生听声音,看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与“声”有关的知识。由于课堂复习容量大,所以对与复习有关的图片和音像一定不要太多,一定要精心挑选那些确实对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有用的材料插入课件中,课上的实验也不要把以前的实验简单的重复,要另辟蹊径且问法有新意,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提高复习效率。至于实验的复习,必做的实验可以再做,一些实验可以利用录像,播放一些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概念和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且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对重点、难点的问题加深理解,使错误之处得以纠正,正确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使之更深刻、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生在获得愉悦情绪体验的同时也获得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升华。2、引导探究,整合知识教师点明主题,教师通过多媒体或实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整合知识。复习光现象时,教师首先通过一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用一句“关于光的传播方式,我们学了哪些”,以此为知识线索对光的知识展开复习,在复习“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这一教学过程用时4较短,但它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了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过程,凸现出科学知识的真实严谨性,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过程与方法”。“测电阻”复习教学片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伏安法测电阻。教师设疑:我们在实验时,会经常出现电流表、电压表的损坏,如果遇到电流表损坏,如何继续完成实验,假如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学生讨论说出测电阻的方法学生1:如果电压表可以拆装,原电路中,将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当定值电阻使用,用电压表分别测待测电阻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x和U0。学生2:原电路中,将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调到阻值为零和最大,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Ux。学生3:将变阻器当定值电阻使用,还可以利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测电阻。(学生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学生4:如果将变阻器换成定值电阻,利用学生3的方法,如果还是滑动变阻器,没必要使用单刀双掷开关。教师:如果将变阻器换成定值电阻,大家讨论,又有哪些好方法测电阻。【评析】电阻的测量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它涵盖的知识面和应用的技能技巧较多,如何使学生掌握,教师没有把测电阻是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伏安法测电阻”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争辩等方式,完成探究,整理知识。这一教学片段仍然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复习课中“查漏补缺”的“漏”是知识的遗忘,认知的盲点、疑惑点。为什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常常在作业和考试中出错。老师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难道真是学生笨吗。我们有没有关注到,有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老师课上讲的问题还不明白,课后还继续问老师。其实这就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给学生自主建构实现概念转变和认知冲突的过程,学生往往听到一半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思考,根本没听老师在说什么。所以说,教师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由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展开争辩,可以暴露出他们学习5上的弱点,认知上的盲点,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彼此讲解,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3、拓展训练,提高能力拓展,是以复习内容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它更能有效的实施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复习课主要运用了知识的拓展、思路的拓展、方法的拓展等方法。(1)知识的拓展。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个别核心知识点要深挖细究,使学生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在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保护电路、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了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伏安法测电阻——保护电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2)思路的拓展。例如:老师整理了一份器材清单,根据清单准备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不同规格两个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用上述器材:①提出研究课题;②设计实验方案;③简述实验过程。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了十几种实验方案:识别电路,判断电路故障,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电压的特点、电阻的特点,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率,……。(3)方法的拓展。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比如,滑滑梯是每个学生都曾玩过的游戏,就这个游戏引导学生编题,形6成一题多变。小孩玩滑滑梯游戏时:①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在下滑的过程中,小孩的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②若小孩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③若小孩加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如,在复习简单的电学计算时,为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学各个公式,引导学生给出条件,讨论可以求那些物理量。电阻R1、R2串联:已知R1、I可求U1、P1;已知R1、I、U可求U1、P1、R2、R、U2、P2、P、R1/R2、U1/U2、P1/P2;已知R1、R2、I可求R、U1、U2、U、P1、P2、P、R1/R2、U1/U2、P1/P2;……;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列出十几种已知、可求,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此外,在复习中,根据所给情境,引导学生设计习题,不仅锻炼学生能力,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复习热学中的运用吸热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让学生出题分别求出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有一名学生设计的习题为: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水,吸收6.8×105J的热量,温度升高多少。学生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t=110.95℃。有学生提出水的沸点是100℃,此题中的水不会升高到110.95℃。又有学生补充到,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题缺条件,应强调“在1标准大气压下”。在同学们的互相补充和讨论下,大家得出水的末温应是100℃,t-t0=100℃-30℃=70℃。(三)课后:自查矫正学生课后改正预习学案错处,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三、正视学生个
本文标题: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总复习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