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过关检测(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查德威克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B.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解析:选D.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A错;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错;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C错.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147N+42He→178O+11HB.23892U→23490Th+42HeC.21H+31H→42He+10nD.23490Th→23491Pa+0-1e解析:选B.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42He)的核反应,选项B正确.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解析:选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83Bi为100×12tτg=100×122g=25g,选项D错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数总等于原核的质量数解析:选C.α射线为粒子流,γ射线为电磁波,故A错误;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部,不是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故B错误;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可知C项正确;由衰变的规律可知D项错误.5.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D.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解析:选D.半衰期是原子核固有的,人类无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选项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统计得出的,对少量原子核不适用,选项B错误;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选项C错误;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选项D正确.6.静止21884Po核发生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k1,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的动能为Ek2,则Ek1∶Ek2的值为()A.107∶2B.2∶107C.1∶82D.41∶2解析:选A.衰变过程质量数守恒,动量也守恒,则α粒子的质量与新核质量之比m1∶m2=2∶107.由p=mv及Ek=12mv2得,Ek=p22m,则Ek1∶Ek2=107∶2,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轨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半径比为5∶1,如图所示,那么碳的衰变方程是()A.146C―→42He+104BeB.146C―→01e+145BC.146C―→0-1e+147ND.146C―→21H+125B解析:选BD.由于两个轨迹为外切圆,所以放出的粒子和反冲核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均带正电荷.而衰变过程中两核的动量守恒,即两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m1v1=m2v2,由于qvB=mv2R则q=mvBR,知半径之比R1∶R2=5∶1,则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q1∶q2=R2∶R1=1∶5,B、D项正确.8.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来推算.测得该岩石中现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总原子数.由此可以判断出()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C.被测定的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D.被测定的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2解析:选BC.据题意岩石中铀含量是形成初期的12,即有半数发生衰变,由图象NN0=12时时间为45亿年,即是半衰期也是地球的大致年龄,故B正确,A错误;90亿年时有34的铀衰变为铅,故铀、铅原子数之比为1∶3,所以C正确,D错误.9.重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共有四个系列,分别是U238系列(从23892U开始到稳定的20882Pb为止)、Th232系列、U235系列及Np237系列(从23793Np开始到稳定的20983Bi为止),其中,前三个系列都已在自然界找到,而第四个系列在自然界一直没有被发现,只是在人工制造出23793Np后才发现的,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Np237系列中所有放射性元素的质量数都等于4n+1(n等于正整数)B.从23793Np到20983Bi,共发生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可能Np237系列中的所有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对于地球年龄都比较短D.天然的Np237系列中的放射性元素在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解析:选ABC.从23793Np开始到20983Bi,质量数减少28,所以发生7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10,所以还发生4次β衰变,并且所有放射性元素的质量数都等于4n+1(n等于正整数).对于C、D选项我们要注意关键词“可能”与“从来”就很容易判断了.10.关于核反应方程23490Th―→23491Pa+X+ΔE(ΔE为释放出的核能,X为新生成粒子),已知23490Th的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491Pa没有放射性B.23491Pa比23490Th少1个中子,X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此核反应为β衰变C.N0个23490Th经2T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34N0ΔE(N0数值很大)D.23490Th的比结合能为ΔE234解析:选BC.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有放射性,A错误;X粒子是电子,它是由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而放出的,所以此核反应为β衰变,B正确;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为半衰期,N0个23490Th经2T时间发生两次衰变,C正确;ΔE不是23490Th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的结合能,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一个原子核A经过5次α衰变,成为B,再经过4次β衰变成为C,则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几个?核A的中子数比核C的中子数多几个?解析:A到C的核反应方程为:yxA――→5αy-20x-10B――→4βy-20x-10+4C因此A的质子数比C多6个,A的中子数比C多14个.答案:6个14个12.(14分)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电荷量是多少?(3)22888Ra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22688Ra和22888Ra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的运动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解析:(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2)镭核的核电荷数Z=88,镭核所带电核量为Q=Ze=88×1.6×10-19C=1.408×10-17C.(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故有qvB=mv2r,解得r=mvqB.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r226r228=226228=113114.答案:(1)88138(2)881.408×10-17C(3)11311413.(16分)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44∶1,求:(1)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2)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解析:(1)设衰变后新生核的电荷量为q1,α粒子的电荷量为q2=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以原来原子核的电荷量q=q1+q2.根据轨道半径公式有r1r2=m1v1Bq1m2v2Bq2=m1v1q2m2v2q1,又由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则m1v1=m2v2,以上三式联立解得q=90e.即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为90.(2)由于动量相等,因此轨道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圆轨道a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b是新生核的径迹,两者电性相同,运动方向相反.答案:(1)90(2)见解析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过关检测(三)课件 鲁科版选修3-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3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