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09国贸张继云140一、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的产生原因产业向沿海集聚是一种趋势,区城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规律,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既有利于参与国竟争,又能带动内地发展,同时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产业向沿海集群是工业化、信息化、海洋开发及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农业经济是内陆经济,工业经济是沿海经济。无论是先行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还主要是陆地所储藏的资源。但是陆地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已大为减少,有的接近枯歇。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海洋,而海洋又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现代海洋开发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原有的港口城市获得提升,而且还会出现许多新的港口城市。由于临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沿海经济的扩张。我国近代兴起的一些沿海城市与此有很大关系,它们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等。沿海虽然部分显性商务成本高,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但隐性商务成本低:由于地处沿海交通便捷,水运费用低,信息灵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生产要素获得容易,市场容量大且距离近;一般说来沿海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同时政府服务周到。这些隐形商务成本远远低于内地,所以总体来说沿海的商务成本大大低于内地,这就导致大里资本流向沿海。此外,沿海大多有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而一些内陆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这些自然地理环境也构成产业向沿海集聚的一个因素。总之,上述诸因素都构成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向沿海集聚的原因。二、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经验(一)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之间的矛盾。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是一异常棘手的问题,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失。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不够,因而缺乏实效;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过大,形成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初期、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在产业集群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政府积极的扶持和引导有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地政府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推动区域内外的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组织机构与本地产业合作、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二)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植性。发展产业集群一定要注意其与本地社会的互动机制的培育,使其扎根于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中,这样的集群才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来看,蕴涵在当地历史和文化中的内生的制度性资源、地域文化、传统工艺、企业家精神等对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人们一般将其称之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根植性。否则,地区的经济就有可能“空壳化”或变成“飞地”的可能。(三)以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这里的网络是指特定区域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关系。对产业集群而言“,集”是过程“,群”是结果“;集群”是表面现象“,结网”才是本质。(四)中小企业发展集群的融资环境。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同时推动企业互相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风险投资体系,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以市场化为原则,培育多层次、多形式的风险投融资主体,扩大风险投融资的渠道,完善风险资本的融通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健全区域性风险投资体系,吸纳更多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五)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六)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股份合作制使小规模的原始资本的集聚程度大幅度提高,资本一下子以几倍、十几倍的规模组织起来,从而使产业水平大大提高。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在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的背景下,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弥补了在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劣势。民营企业不仅在夹缝里生存下来,而且往往超越老牌国有企业。三、推动沿海产业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实行非均衡发展,搞好优化、重点开发1.优化开发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应把发展的重点逐步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尤其是京、津、沪、港、穗,这些环渤海、长三角、大珠三角中的核心城市应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阵地”,应将上海培育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2.重点开发由于沿海地区区位条件好,产业集聚程度高,外部效应大,仍有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因此还应重点开发,尤其是重化工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空间产出率虽然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二)搞好土地规划,确定经济功能分区沿海地区虽然经济较比内陆地区发达,但其各省、市内部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政府应依据各地区的区位、资源、环境等条件提供指导性的土地规划,确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功能,即工业经济功能区、知识经济功能区、农业经济功能区、旅游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至于各类产业资源向哪里集聚,应由市场说了算。产业资源的空间配置,市场同样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能为了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人差距,强制企业搬迁到落后地区,这只能带来效率的损失。政府对落后地区能做的只是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保等,使那里的老百姓也能均等地享受公共产品与服务。解决收人分配差距,应主要靠市场机制,让落后地区的人民走出大山、荒漠,流向发达地区,这既增加了流出来的人的收人,又减轻了落后地区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加落后地区人民的收人。(三)加快发展交通通信,压缩空间和时间在城际之间或东部沿海区域加快发展交通通信无疑会大大压缩这里的空间和时间,人们的经济交往如同在一个城市,获得极大的集聚效应、外部效应,极为有力地降低交易成本、商务成本。这是加快东部沿海交通通信发展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最发达,最活跃,交易量最大,也就是说这里的物资、能量和信息交流最大,这也就必然要求这里应有更畅通的交通通信系统。加快沿海交通通信发展,一是要建设贯通东部沿海区域的高速铁路,即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二是联结或建设贯穿东部沿海ro省市至少二条以上的高速公路;三是环渤海、长三角、大珠三角这些区域内的大城市用轻轨或磁悬浮列车联结;四是加快通信事业发展,尽快实现数字化城市。(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东部沿海10省市有同样的区位优势,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制度的创新程度的差别肯定是重要因素。某些省政府干预少,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老百姓发财致富的干劲象火山一样崩发出来,经济发展就快;某些省政府服务搞得好,利用外资,内资就多,经济发展也快。无论是好的制度,还是服务好的政府都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因此,首先,要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要把企业这个顾客视为真正的“上帝”,切实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其次,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组合。何种产权制度优劣要由市场判定。
本文标题: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