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国际教委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中“学会共处”就是指要培养幼儿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是幼儿在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人员结构模式的固定,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幼儿在家里没有玩伴,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少,更谈不上合作,久而久之,幼儿变得孤僻、霸道,常出现冲突、争抢甚至打架,形成不愿意或不屑与同伴交往合作现象,所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以下策略尝试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一、激发合作学习意识合作意识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幼儿合作意识较差,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往往先向成人请求帮助,不会想到与同伴商量、合作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单纯地说教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应抓住具体活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如在布置“春天来了”主题墙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用已有的认知经验表达出“春天来了”应该有什么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然后启发幼儿说说这么多内容应该怎样做才能较快完成,由此引出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较快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实效性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合作意识。还可利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树立幼儿合作意识。如故事《小羊和狼》,通过看表演、提问等环节让幼儿意识到只要小动物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感受合作的力量之大。对合作意识不强的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如在角色游戏中,启发当护士的要配合医生帮“病人”挽袖子打针,拿药;洗头妹配合美发师为客人洗头,吹头发等,在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感受角色之间的必然联系。老师切合时机的引导能较好地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愿望。老师对合作的幼儿予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赞赏,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合作欲望,强化幼儿合作意识,从而自愿地作出更多的合作行为。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可见良好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更是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首先应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良好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必然会对幼儿合作学习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的合作学习。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还应注重互动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形成和谐默契、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就会心情舒畅、愉悦、乐意打开心扉,从而激发幼儿主动与人合作,形成合群性格。当然,幼儿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懂得协商、谦让、团结、互助、幼儿间才有可能开展合作学习。因此,平时一旦发现幼儿有冲突、争执现象,老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还可采取一些方式来增进幼儿间的交流,如引导幼儿把家里的玩具、图书、故事歌曲磁带、光盘拿来班级与大家分享。又如外出活动时让幼儿带零食与同伴分享等,促进幼儿间的情感升华。让幼儿学会关心同伴、礼貌问候、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其次要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幼儿只有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索与交往合作的乐趣。因此老师应尽量创造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便于幼儿观察、交流与沟通,促进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如:图片暗示效应———活动室的墙面上张贴幼儿合作的图示或照片;结构区张贴幼儿合作建构的照片;语言区张贴两个小朋友共阅一本书图片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合作的氛围,起到很大的提示和效仿作用。又如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合作完成的美术成果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墙,让幼儿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合作的乐趣与意义。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地投放丰富的能引发幼儿合作学习的材料,如操作区设计“公园棋”,可根据规则进行难易不同的玩法,既凸显其层次性、操作性及趣味性,又能促进幼儿合作与交流。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我们必须根据活动内容、幼儿实际和条件,考虑合作的价值,把握好适当学习时机。在活动区中,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合作能力培养目标,能为幼儿创造合作学习机会。如:在美工区能与同伴共用材料,与同伴互相交流,共同讲述欣赏作品,体验合作快乐;在结构区培养幼儿能协商建构主题和方案,并按主题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任务,不独占争抢玩具,友好地与同伴搭建,遇到困难与同伴协商解决,能共同使用同类材料,懂得谦让等。围绕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再依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建立调控合作行为的规则,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促进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当某一学习任务幼儿一人独立完成有困难,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提高任务完成的速度与效益时,就可以考虑组织合作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经验与现有能力水平,力求顺应幼儿心理发展与思维发展的自然进程。如老师在幼儿熟悉《三只蝴蝶》故事情节并能熟练进行角色对话的基础上再组织幼儿分组合作表演,幼儿不仅对角色出场顺序及角色间对话较好把握,而且能通过语气、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地把三只蝴蝶情感变化表现出来,合作效果好且兴致高。可见,小组合作要充分考虑内容的适宜性,任务的挑战性,在幼儿已有经验与能力基础上,恰当把握时机,为幼儿顺利完成合作任务提供保障。四、提高合作学习技能合作是双向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一致的言行才能完成。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往往双方的兴趣不一致或观点不同产生矛盾冲突,而幼儿又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致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帮助幼儿学习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要让幼儿学会交流,经验分享。语言是幼儿进行协商、交流必不可少的合作学习工具,应教会幼儿使用有礼貌的交流语言。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商量语“能借我用一下吗?”“我和你换好吗?”等等。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倾听分享同伴的想法和方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合作学习用语,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分享。而合作后的交流,更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与借鉴,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相互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合作技能。其次要让幼儿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习的最初阶段幼儿往往没有具体的分工与合作意识,常常是各自玩各自的。针对此种情况,老师组织幼儿参观成人一起劳动,利用一些具体、活生生的实例,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分工合作的益处,并对怎样合作与分工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引导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在讨论中对分工合作有更具体明确地认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减少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并最终达到协商合作的目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这说明了合作学习是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它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未来的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合作学习被看作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因此教师应适时有效地引导,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题: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