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本专题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北魏少数民族政治家孝文帝励精图治的改革,它包括:1.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政权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的情况。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3.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及各项措施的作用。预习教材自学自查自主学习一、智者的选择1.背景(1)年鲜卑族建立北魏,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2)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一带,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3)由于政治黑暗,极为繁重,加上兵役,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4)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官僚也常常与发生矛盾。386439大兴安岭租调徭役鲜卑贵族2.选择(1)社会矛盾、社会动荡和人民起义种种危机,需要北魏统治者做出选择。临朝时,曾实行均田制。(2)孝文帝亲政后,进一步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各方面推行新制。冯太后政治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当时北魏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有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具体表现为:(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是改革最主要的原因。(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预习思考1二、均田制1.485年,孝文帝颁布,推行均田制。2.内容: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土地有两种:露田和。前者死后必须归还北魏政权,不能买卖;后者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3.意义:限制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又保证了统治政权的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均田令15桑田土地兼并财政收入三、整顿吏治1.原因(1)统一北方以后,北魏百官以收取为谋生手段。(2)官商勾结,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的,同时也加深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2.措施(1)官吏任期由其好坏决定,严惩官吏贪污和徇私枉法。(2)由国家统一给百官颁行,不许官吏自筹。租调经济收入政绩俸禄3.作用(1)严惩贪赃枉法,相对缓和了阶级和的矛盾。(2)实行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四、迁都洛阳1.原因(1)平城环境闭塞,强大,阻挠改革。(2)自然环境和农业不足以满足大量人口需要。2.作用:为推行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文化氛围。民族俸禄保守势力平城地区地理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预习思考2都城项目洛阳平城政治数朝之都,长期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农业经济发达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便于用军事力量控制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地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偏僻,控制中原困难五、革除旧俗1.目的:适应后的形势,孝文帝决定接受汉文化。2.措施(1)仿效汉族的和生活习俗,重订官制礼仪。(2)494年孝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3)说汉话,禁止30岁以下官员说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4)改姓汉姓,改为元氏,命令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姓汉姓。(5)通汉婚,孝文帝提倡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的主要______通婚。迁都典章制度汉服鲜卑拓跋氏士族3.影响(1)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官员出现了各半的局面。(2)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胡汉民族融合重难突破典例巩固要点探究1.有利的社会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民族融合加强。(2)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鲜卑族从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要点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3.个人因素:孝文帝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武建国所著的《均田制研究》,是公认的研究均田制的经典之作。书中对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的分析,最有可能的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解析】北魏社会的落后和中原先进文化经济形态的吸引是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主要原因。【答案】D典题例析1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根本目的是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但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实行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孝文帝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原因在于: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永远安居乐业,就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要点2如何看待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政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使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的。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融合进而消失无踪。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典题例析2【解析】封建统治者采取一切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及子孙的统治,其次才是维护本阶级或本民族的统治,故D项是根本目的。A、B、C三项都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答案】D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3)内容全面,措施得力。(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5)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要点3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解析】注意结合改革所推行的措施及改革结果分析,④明显有误,予以排除。【答案】A典题例析3侧框测评一望而知教材解惑【学习思考】1.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答案: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答案: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测评】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答案: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贪污,加速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氏、婚俗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材料阅读与思考】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答案:平城近塞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贫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北部风沙侵袭,自然灾害不断,无法满足在京官民物资需求,若从中原调拨则交通不便,耗损极大。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且为数朝故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迁都于此能营造热烈的汉化氛围,促进鲜卑的汉化进程。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检测1.《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C2.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①鲜卑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③藩镇割据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战火连绵④南方政权不断北上,威胁着北魏的统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初,鲜卑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致使民族矛盾激化。③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答案:A3.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安世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题干中前者是官吏的“俸禄制”,后者是“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答案:D4.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面表格内容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影响: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解析:本题涉及对“民族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不应该理解为衰落消亡。A、B、C三项符合题意,表述正确。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2)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并山泽”吗?为什么?(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评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影响?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