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十月革命后,严峻的内外局势促使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但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和错误。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1)前提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第一个国家。(2)国内因素:地主和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威胁政权。(3)国际因素: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4)战争破坏:长期的战争破坏了苏俄的经济,导致物资匮乏。苏维埃社会主义资产阶级2.内容(1)农业:实行。(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4)分配:实行成年人,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3.特点: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4.评价(1)积极方面: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的反对。农民余粮收集制国有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军事性苏维埃[特别提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①战争破坏:四年和三年国内战争破坏了苏俄经济。②自然灾害:1920—1921年苏俄发生大旱灾,导致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③政策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兵等强烈的不满。(2)表现①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②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粮食产量世界大战2.政治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②直接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的强化。(2)表现①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②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③士兵: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余粮收集制经济危机[思维拓展]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违背了苏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具体国情,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客观经济规律,加剧了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1)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战时共产主义3.内容领域内容农业以固定的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1)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2)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3)部分国有企业以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的工资制按劳取酬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自由贸易4.实质:利用市场和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5.影响(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4)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工农联盟商品货币关系工业化6.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经济文化社会主义[整体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史料二“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史料三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办法是自下而上地摊派给各产粮省、县、乡、村,直至每个农户承担,按固定价格强制向农民征购。按规定期限交售粮食而如发现储备者予以没收,严重者……逮捕法办。(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现象?这一时期内采取了哪些措施?(2)史料二中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史料三体现了哪一措施?该举措具有什么特点?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1)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2)一方面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将该政策视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平均主义。(3)①体现了余粮收集制;②特点:战时性、强制性;③影响:初期起到了巩固政权反对外敌的作用,后期挫伤农民积极性,出现了经济、政治危机。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2)该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由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3)它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时政策往往是出于应急目的,一般不适应和平时期的情况,大多只是一种临时办法。探究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史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史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1)史料一中失败的尝试是什么?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史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提示:(1)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名称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同点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国际环境改善,但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推行粮食税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不同点主要内容商业禁止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名称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同点作用和实践的效果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超出了战时的限度,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相同点都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是在政治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改革;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热点扫描]2015年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94周年。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史实链接]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经济形势的作用。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新”是高考命题立意的着重点。[例]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题流程]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中领导人肯定“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并视之为“‘正当’贸易”。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材料信息显示领导人肯定“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并视之为“‘正当’贸易”,这说明该领导人认同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正确B农业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错误C本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问题错误D余粮征集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当时取消了自由贸易错误[答案]A[随堂训练]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是指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故C项错误;迅速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是斯大林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A2.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所以选D项,A、B、C三项不符题意或事实。答案:D3.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A.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全面国有化D.农业集体化解析:由于实行粮食税,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B项错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主要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中农业方面的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4.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公斤),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基于战时共产主义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答案:D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