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宋代花鸟画鉴赏-汇总
宋代花鸟画赏析中国画的分类工笔写意六法论南齐谢赫四格评画神妙能逸文人画徐熙黄荃崔白宋徽宗文同苏轼杨无咎花鸟画赏析1.2美术门类的划分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美术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刘胡兰就义》油画布面1957年现代冯法祀《贵妇人像》油画布面19世纪法国安格尔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意象美术《狐狸的游戏》摄影1989美国山迪·斯科格兰《河石水禽图》(局部)中国画纸本清代朱耷李白行呤图中国画纸本南宋梁楷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抽象美术鲁班门下(篆刻)现代齐白石《红黑黄蓝灰的构成》油画布面1920蒙德里安《古诗四帖》书法唐张旭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线条——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用来表达物象的形状、形态,标志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长度。(线中积淀了人的丰富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具有表现性的人的审美对象。)色彩——a.真实地再现现实;b.状物传达情感的手段;c.具有表情性、寓意性(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与心理感应——寒暖、轻重、软硬、远近、明快、阴森、兴奋、沉静、华美、质朴)美术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塑造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构图——是在平面上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的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准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西方称为构图——注重真实再现,讲求科学精神;焦点透视(静止的、绝对的、缺少变化的有限空间)东方称为章法、布局——不拘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是根据作者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情感的需要出发,讲究立意定景审美观念——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西方)重主观情感(气韵)(东方)诗书画印的结合诗书画印相结合诗——是语言和时间艺术画——造型和空间的艺术“画中有诗”“画是有形诗”书——书画同源书画同法印——增添形式美感,点画,醒画等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1.4怎样进行美术欣赏美国的费德门教授(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批评家)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1、简单描述(叙述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对主题、题材、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做简单粗浅的描述。2、形式分析(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1、探索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2、探索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肌理及个物描写之特色。3、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之关系。4、探索运用何种构成的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作品之风格。⑴感知作品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你看见了什么?⑵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文学价值)作品是怎么组织起来的?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3、意义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探索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要素与此作品的关系。探索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思想等。探索作品所含有的图像学象征意义。4、价值判断(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以上述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合理的判断,参考专家对此作品的批评与判断。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一、感悟式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纸本1951年齐白石美术欣赏第一章美术与美术欣赏花鸟画赏析二、形式鉴赏《莲池》布面油画1899法国莫奈《长江万顷》《黄河逆流》中国画绢本南宋马远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写生珍禽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黄荃花鸟画赏析三、社会学式鉴赏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四、比较式鉴赏美术欣赏第一章美术与美术欣赏《宫女》20世纪40年代现代林风眠《丽人行》《宫女》题材公主、宫女出行宫女群像材质皮纸生宣构图长方形(卷轴),空灵正方形(斗方)塞满线条细劲圆转、舒缓简练流畅、潇洒色彩明丽、清雅忧郁、强调冷暗人物面目丰盈,秀美拉长变形,宁静画风格调高古典雅的抒情《丽人行》局部1941现代傅抱石花鸟画赏析鉴赏要点:任何美术作品都包含着艺术家的个人思想、情感,是艺术家们心灵修养与艺术技巧的综合,其中的各种媒介需要欣赏者自身与艺术作品产生感应。因此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美术创作要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要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达到艺术的触类旁通要深化对美术作品的思考和认识第一节美术与美术欣赏绘画的本质绘画的本质上是表言行的,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就其本质而言它积淀了不同时代中间一个民族文化那些最本质的观察方式、记录方式、表述方式。读(言)记录观念,演绎观念、表述观念看(行)共同认可的行为模式中国画的观念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所有的形状都是通过人类的文化创造表现出来的东西,应该谈造型的好与坏花鸟画发展概况花鸟画魏晋南北朝萌芽时期唐代成熟时期五代成为独立的画科(1)五代两宋时期艺术与前代比较“古今优劣”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今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实质上是人生价值和美学倾向的转捩*四格评画能格:(技术层面)学侔天功、形象生动妙格:(通常展现个人之性情)通过画家的努力已进入不知所然的神秒境界,能曲尽对象的玄微神格:不讲画家的人力,重在天赋,“天机迥高,思与神和”,思致与对象之“神”结合逸格:(不再受技法和表现方法的羁绊)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与彩绘,却能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谢赫南齐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法论(二)“黄徐体异”黄荃四川成都人贡御画师13岁拜刁光胤为师,后学薛稷、腾昌祐、孙遇,兼通诸家之长,成一家之体。“全该六法,远过三师”花鸟“神”品人物“妙”品山水“能”品《雪竹图》白描——不着色彩,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讲求精密严谨,注重格法技巧,并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白描的形成和提高,李公麟有着重大贡献。白描画法在南宋以后颇为流行,元明清不少画白描人物的画家都以宗法李公麟为标榜。李公麟《五马图》为其传世佳作,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无名款。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一)北宋初期花鸟画北宋初期花鸟画发展的天地主要在宫廷,以黄居寀为代表,呈现出“黄体”一花独放的局面。人物专学吴道子山水画专学李成花鸟地位并不景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赵昌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1世纪)工书,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初师滕昌祐,后过其艺,亦效徐崇嗣“没骨法”,常于清晨朝露未干,围绕花圃观察花木神态,调色描绘,自号“写生赵昌”。当时盛行厚彩重色,而赵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润匀薄,活色生香。(2)赵佶与“宣和体”北宋末年城市工商经济高度繁荣;政治上表面安定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贪图富贵穷奢极欲;绘画方面因赵佶的提倡导致了宫廷画院中工笔设色花鸟画的全盛局面,一改宋初以释道人物为重的格局。赵佶(公元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公元1096年封为端王,其喜好声色,尤好蓄兽养鸟和踢毽。哲宗死后继位,亲政期间亲信奸臣,荒淫无度,横征暴敛终致“靖康之变”,金人入侵、生灵涂炭。艺术方面赵佶却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重要的贡献赵佶工书善画,亦能作诗填词,对金石考古有一定的研究,能画人物、山水,花竹翎毛尤为专精。《听琴图》赵佶(北宋)147.2cmx51.3cm北京故宫博物院宣和体(“宣和”为宋徽宗赵佶年号)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精巧工致、典雅绮丽。一.形象的写实性二.诗意的含蓄性(讲求意趣,以诗入画。)三.法度的严谨性代表作品有:宋徽宗《听琴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芙蓉锦鸡图》《芙蓉锦鸡图》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腊梅山禽图》《瑞鹤图》文人画文人画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中国画史上试图以文人意趣入画的举动并非始于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人物画——顾恺之、孙位山水画——宗炳、王维、张璪、荆浩、关仝、李成花鸟画——徐熙文人画一.文人在统治阶级和一般市民阶层迷醉在“百年无事”的承平繁华之时,文人士大夫却在为国家的内忧外患而焦虑不安。二.王安石变法运动而酿成的“党祸”三.文人意趣入画,借以寥抒心性。文人画宋代中后期的文人画之所以以文同、苏轼为代表,以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等题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六点:一.文人画需要高深的人品、学问、人情和思想二.文人画需要水墨的“逸品”形式予以表征三.在水墨传统中,江南画风如董源的山水和徐熙的花鸟,在宋人心中更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四.晚唐时期水墨“逸品”画风的影响五.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等物象造型相对没那么严苛六.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等物象所富有的萧散、坚贞、清高、放逸等内涵(三)文同、苏轼与墨戏花竹北宋中期以后,以文同、苏轼为代表,把已经成熟的山水、花鸟画中某些较特殊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形成了一种崭新风格的水墨花竹杂画,与传统的“正规”画风,尤其是宫廷画院的画风判然相别。与宋代山水画中的水墨云山画两者辉映,继卷轴画取代壁画之后,建立起又一个引人瞩目且具有转捩意义的里程碑。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纡竹图》纡竹生于凌阳守居之北崖,盖歧竹也。其一未脱萚为蝎所伤;其一困于嵌岩,是以为此状也。吾亡友与可为陵阳守,见而异之,以墨其形…….且以想见亡友之风节,其屈而不饶者,盖如此云。《跋与可纡竹》苏轼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高克恭、赵孟頫、李衎、柯九思、吴镇,清代郑燮等人。,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倪瓒(元末明初)提炼发展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燮(清代)《丛竹》中国画纸本清郑板桥《墨竹图》中国画绢本北宋文同注意两幅作品进行比较鉴赏苏轼与文同的交情他与文同齐名,巧的是二人不仅是亲家,情同手足,并且同为“竹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既是自况,也是评点自己那位亲家。据说,苏东坡画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传染”,并且还是文同授之以技法。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时,曾收到东坡信札。东坡除了照例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诗: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文同经常坦言:世无知己者,唯子瞻(东坡的字)识吾妙处。东坡也公开表示:与可于予亲厚无间,一日不见,使人思之。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曾送东坡一帧墨竹册页。次年正月,61岁的文同奉调出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不幸于二十一日病逝于赴任途中驿舍。东坡得知噩耗,以手摩拳画册,挥泪不止。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罕见的
本文标题:宋代花鸟画鉴赏-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