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从汉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和通史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多种学科素养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________。郡县制2.概况:秦始皇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坑杀于咸阳。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____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儒学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大一统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______,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为君主__________提供了理论保障。(3)董仲舒主张确立__________的地位,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4)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德政受命于天儒学独尊3.影响(1)积极方面: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系统。地方教育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________的标志。(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大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进一步推动了______的传播与发展。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制度化儒学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背景(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2)汉武帝时代,________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2.创立: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3.特点:以__________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察举制考试成绩4.积极影响(1)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2)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3)使得整个______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5.消极影响: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__________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知识科学技术【特别提醒】“焚书”是有选择的,“坑儒”是有针对性的。之所以将这两个历史事件联结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属于文化专制的产物,是秦王朝在特殊背景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特别提醒】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其暴政在文化上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说明秦朝奉行法家的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实质是用法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轻巧识记】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思维升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对儒学的态度可说是天壤之别,但两者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化上的专制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专制。不同的是两位皇帝推崇的思想不一样,一个崇尚法家,一个崇尚儒学。【名师指津】董仲舒的新儒学并不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全面否定,而是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而成的思想体系,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和大胆的创新,实际上是外儒内法。【特别提醒】汉武帝的作为并非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儒学获得正统思想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黄老哲学: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得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谶纬之学:谶纬是古代中国官方的儒家神学,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的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谶纬之学,是中国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儒家学说。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它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春秋大一统”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史料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②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①意思是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②是指儒家学说以外的学说。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特点?实质是什么?提示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将国家统一上升到“天”的高度,寻求国家统一的理论基础。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史料惟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②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①即“君权神授”思想。②即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分析在为人处世的道德问题上,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意义?提示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作用:维护了君主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限制了君主暴政。主张:“三纲五常”。意义: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儒学成为正统1.从“无为而治”到“积极有为”史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①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②说明汉武帝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史料中,汉武帝采取的“只读一种书”“利禄的诱引”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提示(1)①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推行“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②汉武帝时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兼并、王国割据、边境不宁等问题。③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①“只读一种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②“利禄的诱引”: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2.“罢黜百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史料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①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②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①指焚书坑儒。②说明“罢黜百家”对中国文化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应当辩证地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史料中作者认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的视角是什么?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提示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观点:不合理。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书成为社会风尚。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1)社会根源: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骚扰,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2)理论创新: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有利于统治: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来宣传“君权神授”,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对于树立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一、辩证评价董仲舒新儒学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也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4.“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持批判态度;“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点演练】1.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必须先实行思想的大一统。为此他主张()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选D。主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A、B项错误;“三纲五常”的提出主要是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标准,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思想大一统”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二、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及不同1.联系:董仲舒新儒学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2.不同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主题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点演练】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