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优化提升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的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历程地位原因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历程地位原因明清之际批判继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对点训练】1.(2019·日照实验高中高二期中)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已趋向于成为汉代正统思想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新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董氏新儒学的发展基础,故选B项。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A项错误;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C项结论;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D项错误。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1.现实意义(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4)民本思想有利于关注与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2.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对点训练】2.(2019·邢台高二月考)两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宋金对峙成为“平天下”的思想源泉B.陆九渊的自信超越了当时的知识分子C.“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D.理学家的追求超越了他们的阶级属性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两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得出“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故选C项。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理学家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统治的需要,符合其阶级属性,D项错误。1.(2018·高考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2.(2016·高考全国卷Ⅰ,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选C。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3.(2015·高考全国卷Ⅱ,T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这一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4.(2014·高考全国卷Ⅱ,T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高二联考)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A.“有教无类”“法不阿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不患寡而患不均”D.“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的“人格平等精神”符合孔子的己和人的关系,故选B项。教育和法律,与材料中“主张人格的平等”不符,A项错误;“患寡”是财物方面,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C项错误;推崇贤能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D项错误。2.(2019·吉林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解析:选D。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反映出儒法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材料“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表明仍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地位,A项错误;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反映出儒法的融合,而非儒家独尊地位,B项错误;材料“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表明仍然重视法律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C项错误。3.(2019·钦州高二质检)南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信息可得出,陆九渊主张向内求理,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C项错误;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D项错误。4.(2019·武汉重点中学联考)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解析:选D。解读题干材料,根据“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互动的风气,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变革,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A项错误;明清之际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也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C项错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优化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