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综合检测(五)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序幕的是()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选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2.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点是罗斯福新政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指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取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指的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取代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1929年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发展计划经济,故A、C两项错误;两个“分界线”都具有冲破利益集团的藩篱,平衡社会财富的特征,具有包容性,故B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实质是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重视市场的作用,故D项错误。3.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从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的含义不包括()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解析:选A。大寨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典型,小岗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两者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不同的精神风貌,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昔阳到凤阳”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解析:选C。“离土不离乡”是指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在家乡发展乡镇企业。5.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结合1979-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分析判断备选项。据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农村高于城镇,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了显著成效,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片面地理解了材料。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解析:选D。1980年12月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个体户获得营业执照表明我国开始承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这一举措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结构,D项正确。A项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B项开始于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与题干无关。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3年”“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等内容,这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时期,主要是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商业活动,其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故C正确。8.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选D。“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这段话并未涉及改革的重心转移、防“左”和反右以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A、B、C三项错误。9.1992年,我国政府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了1992年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史实,这与当时我国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直接相关。A、B、C三项史实时期均与题干要求不符。10.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选D。本题的时间信息是“1993年”,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时期,故“新时代”是指D项。11.1978年和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选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故选D项。1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解析:选B。建立经济特区主要是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13.习近平主席倡导群众路线,多次到最基层的农村进行实践调研。当今村民也实现了当家做主,其最好的形式是80年代开始的村民选举。村民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举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基层民主选举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表现在参选率高、参与民主的范围广,故选B项。14.下列言论不符合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A.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C.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涉及不到政治稳定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腐倡廉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又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社会的发展。15.改革开放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的,这个基本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坚持市场取向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析:选A。坚持市场取向是改革的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的之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请回答:(1)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主张。(3分)(2)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主张的。(7分)解析(1)概括材料主要思想回答即可。(2)结合课本知识和史实进行回答。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也要进行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材料三主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竞争。(2)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材料二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请回答:(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2分)(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其变化。(3分)(3)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5分)解析(1)必须紧扣时间“1979年”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测试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