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合作探究03掌握解题技巧04课后巩固训练课时作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3.转折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1)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2)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__为中心(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是实行和开辟_________________道路的起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易混]“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措施①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撤销农村基层单位,建立乡、镇政府。③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意义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③促进了城市的。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生产积极性改革2.城市改革(1)措施①中心环节:增强,把企业搞活。②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分配制度: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企业活力政企分开主体按劳分配(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改革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体制。(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南方谈话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5)21世纪初,社会主义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市场经济商品市场最快[知识拓展]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指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进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探究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史料一今天农业生产要发展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史料二(1)根据史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史料二分析,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1)原因:农民贫困,自然灾害严重,生产资料缺乏。影响: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2)①变化: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②变化: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生产发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通过改革来解决矛盾,正是由于有了社会矛盾,统治者才要求通过改革来巩固统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探究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1)史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发展变化,并分别在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2)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提示:(1)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①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史实支撑法[题型特点]所谓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例]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题流程][答案]D审题题干“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反道而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分析选项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排除B、C项“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排除D项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的序幕,符合题意正确[技法点拨]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运用此种方法解题时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随堂训练]1.新中国历史上,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故A项正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并未开启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解析: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有了很大提高,材料提供的信息表明了这一点。答案:A3.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①人民公社②农业生产合作社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解析:①出现于1958年;②出现于1953年的三大改造;③出现于1978年的改革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漫画《三代人赶集》形象地反映了中国30多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B.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C.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幅漫画反映了中国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没有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答案:B5.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中共十四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答案:B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