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解析:选C。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采取的第一项重大举措。490年,冯太后病逝,这时北魏还没有迁都洛阳。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实行俸禄制②推行均田制③建立三长制④迁都洛阳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解析:选A。从时间看:484年实行俸禄制,485年推行均田制,493年迁都洛阳;从事件的联系看: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因此应在均田制之后。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主要原因是俸禄制的实行。4.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①俸禄制②均田制③三长制④租调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①俸禄制”“③三长制”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措施,符合题干“农业改革措施”的应是“②均田制”和“④租调制”。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选C。均田制是指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流亡农民耕种,按人口分配,不论男女,这样就形成大量个体农户经营,A、B两项表述有误。D项官府募民耕作,表述不准确。6.孝文帝的许多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其中对少数民族封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A.整顿吏治B.实行三长制C.推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解析:选C。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内迁的少数民族随之变成封建国家的编户,变成封建的农业居民,生产方式的封建化对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时间“5世纪”“晋宋以来”和洛阳自“荒土”到繁荣的变化可知,这种变化应出现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只是题干的某一方面,C项不符合史实。8.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A.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比较全面,包括服装、语言、姓氏、婚姻、籍贯等。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解析:选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农耕文化。10.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鲜卑贵族大多对改革持反对意见,因此②不正确,凡含有②的选项皆可排除。二、非选择题1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历史学习》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析导致其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解析(1)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人民起义”“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概括总结出改革前北魏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2)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得出。(3)图片反映了鲜卑族服饰汉化,结合所学回答原因和影响。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4)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回答两次改革在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解析(1)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正音”“穿汉装”“受露田”“民调”等,据此概括得出。(2)“殷盛”主要指富民的意思,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据所学知识回答。(3)结合两则材料中意思相近或相似的关键信息来分析。(4)从领导阶级和为哪个阶级服务分析性质,历史意义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答案(1)改革措施:移风易俗、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2)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相似之处:移风易俗;确立新的土地制度。(4)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完成封建化的进程。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节 孝文帝的改革课时检测课件 北师大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