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优化提升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不仅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是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应训练]1.中世纪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其根本原因是()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C.教会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D.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解析:选D。早期人们反封建斗争常以宗教“异端”思想发动民众,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出现,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能依托宗教“异端”形式进行反教会斗争。二、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的比较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马丁·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简化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蔑视权威德国、北欧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加尔文加尔文教《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简化仪式;选举神职;生活节俭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基本保留原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英国[对应训练]2.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解析:选C。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宗教改革都是以资产阶级宗教代替封建宗教,体现资产阶级要求,故C项正确;两场改革并没有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两场改革均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A、B项错误;二者均没有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故D项错误。三、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惟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甫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对应训练]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由于其()A.否定教皇地位B.主张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解析:选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都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四、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1.改革的基本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2.改革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彼得一世效法西方,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在客观上带有资本主义色彩。3.但是,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和商人阶级;宗旨是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强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对应训练]4.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主要描写彼得一世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他的改革()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解析:选B。彼得一世改革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这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真题练]1.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材料二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解析(1)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一中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以及马丁·路德的“两个世界”的理论。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故A、B两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体现了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维护统治;“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体现了上帝用恩典统治,故D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世俗的世界也是由上帝建立的,并非与上帝无关,故本问答案为C项。(2)根据材料“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并结合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新的教会组织等概括归纳。(3)概括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可从如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对比中概括,二是从马丁·路德反封建的程度方面概括。答案(1)C(2)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3)主张世俗的权力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土,反封建不彻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在原因(公开书的内容)和外在原因(技术因素)分析。(2)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的初衷与最终的影响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加尔文等教会人士。[自选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解析(1)材料一维新人士的观点“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旨在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维新变法营造舆论条件;其“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的说法过分夸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天主教会世俗垄断权,启迪民智,解放思想。答案(1)看待: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夸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2)观点: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他开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不再是教会的公会议。他对“人如何得救”“宗教权威性何在”等几个问题,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摘编自福音时报《纪念马丁·路德诞辰526周年》材料二自此以后,上帝又从壁垒森严的神龛之中回到了人们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文明启示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对“人如何得救”“宗教权威性何在”给予了怎样的答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解析(1)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即“宗教权威性”在《圣经》。(2)考查宗教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答。答案(1)信仰得救;《圣经》。(2)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推动欧洲近代化。3.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恩格斯(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解析(1)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两段材料对加尔文评价的不同。(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不同原因在于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答案(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主义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由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2)不矛盾。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4.以下是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在社会领域方面的主要观点。阅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优化提升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