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综合检测(九)一、选择题1.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④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天皇主导的,不是资产阶级主导的改革,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择C项。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二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解析:选D。题干材料分析了日本和中国强弱差异的原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学习了西方的社会政治体制,而当时中国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炮舰,而没有改变自己落后的政治体制。通过对比分析,材料以史实说明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当然这与梁启超《变法通议》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一致的。故D项符合题意。3.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解析:选C。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要抓住“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这一句话并进行分析,太平军、洋务派、义和团作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运动,都不可能提出这一说法。故其针对的应是维新派。4.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解析:选A。材料“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不是志同道合,故B项错误;慈禧不支持全面变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5.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6.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③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其中③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列出,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之间的斗争贯穿变法的始终。7.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选C。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近代化的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合。8.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实际上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③④是失败的具体原因,①②是其经验教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论》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三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四自台湾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2)材料二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4分)(4)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解析(1)依据材料概括答案。(2)考查戊戌变法过程中采取措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3)回答时要注意“对比”。另外,还需知道某一集团或个人的主张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4)注意抓住材料三中的信息“瓜分豆剖”及“且恐皇上与诸臣……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说明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材料四中信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说明变法有抵制人民革命的一面。答案(1)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3)变化:材料一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材料二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的软弱。(4)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评价:以变法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10.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变法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们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正是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两大问题上,维新派给旧势力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改革者的怯弱只能给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增添一份步履艰难的特点。——沈渭兵《困厄中的近代化》材料二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吴汝纶对严复《天演论》的推崇也说明他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他说“康有为等虽有启沃之功,究仍新进书生之见”“中国旧学深邃,康梁师徒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斯亦太不自量矣”。康有为想通过重构中国传统儒学,在思想上主导这场变法维新运动,但其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材料三日本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与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者的怯弱”的具体表现。(6分)(2)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新人物”的反对?(4分)(3)参照材料三对明治维新的认识,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可以从不撤旧衙门、不抑制君权、保教等角度归纳。(2)根据材料二“吴汝纶……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他说‘康有为……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斯亦太不自量矣’。康有为……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可以从康有为中学学养不足以担当重构儒学之大任的角度组织答案。(3)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并结合所学,可以从群众基础、文化特征、领导经验等角度思考回答。(4)综合上述材料中“经验、领导、文化、学养”等主要信息,可以从领导力量、理论指导、群众基础、斗争意志、学识水平等角度归纳。答案(1)表现:不撤旧衙门;不抑制君权,赋予君主大权;尊孔学为国教。(2)原因:康有为个人学养不足,对儒家经典随意描画。(3)原因:缺少群众基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不彻底;领导者缺乏政治经验。(4)条件:成熟的领导力量;完善的理论指导;坚实的群众基础;坚决的斗争意志;丰富的学识等。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2)材料二中光绪帝令各省“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8分)(3)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8分)答案(1)破格提拔和重用维新人士;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宣传变法诏令;严厉打击阻挠变法的封建官僚;对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打击者予以保护、提升和激励。(2)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3)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维新人士来推行变法,力量有限;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使得变法诏令的贯彻受到阻挠和破坏。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综合检测(九)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