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秦国在公元前408年实行了相当于鲁国“初税亩”性质的“初租禾”,此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据此,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背景分析不准确的是()A.秦国君主具有民本思想,实行仁政B.秦国已出现土地私有状况C.秦国农业工具革新,社会经济发展快D.秦国统治者顺应时代发展作出变革解析:选A。“初税亩”是鲁国实行的改革措施,即按亩收税,实质上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秦国实行性质相同的“初租禾”,表明此时秦国已出现土地私有状况。A项符合题意。2.商鞅在变法中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B.倡导公平公正C.维护农民利益D.鼓吹轻罪重罚解析:选D。法家思想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严刑峻法,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D项正确。3.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农民可以凭军功得到官爵②“世卿世禄制”与军功爵制并行③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④贵族获得军功也不再授予爵位A.①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中央集权的建立是由推行县制的改革措施建立起来的;在军功爵制下,贵族照样可以通过取得军功获得加官晋爵的机会。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②与史实不符。4.下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A.法制意识B.重农精神C.娱乐意识D.尚武精神解析:选D。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5.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①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土地的赏赐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公元前345年前后,关中地区处于秦国的控制之下。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因此,弃农经商,是政府严格限制的事情,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④的叙述不正确。6.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解析:选D。“燔诗书而明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因此实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7.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根据题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D项。8.“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选A。材料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什伍连坐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9.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解析:选B。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故选B项。1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解析:选A。解题关键信息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中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解析第一问通过图片信息联系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回答好可;第二、三问从不同角度对变法做了评价,要正确解读材料;最后一问应从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角度去分析。答案(1)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奖励军功。(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主要着眼点: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秦国被视为西戎夷狄,被中原各国瞧不起)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中原各国)之会盟。”“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资治通鉴》卷二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2)结合材料一、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果?解析(1)从材料二中进行内容归纳即可。(2)可联系商鞅变法是否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来分析。答案(1)实行连坐法、奖励告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2)实现了富国强兵;在对楚国、魏国的争霸中取得了优势;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 第二节 商鞅变法课时检测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