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标导航】1.了解罗马政体演变的历程。2.了解《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3.理解查士丁尼法典在罗马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基础认知自主预习|新知预习|一、从共和国到帝国1.君主制:古罗马建城之初,实行君主制。2.共和制(1)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2)机构: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3)平民保民官①原因: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国家一切权力,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长期政治斗争。②职能:监督政府行为。3.帝制(1)背景①罗马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②共和国末期,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弃,从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2)元首制①时间:公元前27年。②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③影响: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进入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史称“罗马和平”。(3)君主专制①背景:罗马帝国陷入严重危机之中。②建立: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二、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1)背景:共和国时期,由于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3)评价①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②没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③曾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误区警示1.《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十二铜表法》虽然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实质上还是奴隶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该法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是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这是平民实际取得的一定胜利。2.“《十二铜表法》调解了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十二铜表法》是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而颁布的。帝国时期,罗马法增加了许多内容,以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问题探究1]你认为《十二铜表法》的价值和缺陷分别是什么?提示:《十二铜表法》的主要价值是第一部成文法。因为将法律公布于众,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但因为它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所以还保留了很多过去不合理的规定,如债务奴隶制、贵族和平民不能通婚等。2.《查士丁尼法典》(1)时间: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统治者汇编各种法律,形成完备的罗马法体系。(2)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及《查士丁尼新敕》,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影响: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误区警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以上四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它同《查士丁尼法典》不是一回事,前者指的是四部法典的统称,后者单纯指一部法典。[问题探究2]你怎样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提示:(1)内容上更加公平公正,如法律规定平民与贵族平等的婚姻权利,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2)适应范围更广泛,如法律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3)体系更加完善。3.阿奎里亚法: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阿奎里亚法,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赔偿条款。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4.影响(1)罗马法维系罗马帝国统治。(2)内容丰富,应用性强,为罗马及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采用,一直持续到18世纪。|思维导图|主题一罗马法的演变【史料探究】1.《十二铜表法》材料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问题阅读材料,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其实质是什么?【答案】法律:《十二铜表法》。实质: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2.查士丁尼法典材料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答案】查士丁尼颁布制定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世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史论总结】《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都在维系古罗马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不同点(1)时间不同。《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布于东罗马帝国时期。(2)背景不同。《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为巩固帝国统治而编纂。(3)内容不同。《十二铜表法》是对传统习惯法的汇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大量法律文献的汇编。(4)地位不同。《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主题二罗马法的特点【史料探究】1.罗马法的发展变化材料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自己的法律……因而它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都适用。问题材料中提到的罗马人可以“携带”的法律有哪两个?【答案】《十二铜表法》《万国法》。2.罗马法对欧美国家法律的影响材料罗马人发展的最终的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到了限制作用,但他们确实把他们看作是人类立法应该遵循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法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实际上,罗马法是后来公元6世纪中期在查士丁尼法典中系统化的,从而构成欧洲拉丁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魁北克省和路易斯安那州现存法律制度的基础。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与现代欧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案】罗马法为现代欧美国家法律奠定了基础。【史论总结】罗马法的历史特征(1)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2)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许多领域。(3)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和巩固帝国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4)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5)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欧洲最早的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反馈训练课时自测[基础巩固]1.《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答案】B2.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A.保护私有财产B.最早的成文法C.注重形式规则D.保护贵族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马法》并不是最早的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才是最早的成文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贵族利益、注重形式规则”的确均是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但是材料中的“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材料的主旨均足以证明罗马法是在注重形式、注重规则,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项。【答案】C3.“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由此可知()A.习惯法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会矛盾B.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C.习惯法完全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D.习惯法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中的习惯法。从材料中“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可以看出,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符。【答案】B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释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得罗马有法律条文可依,改变了以前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情况,体现了成文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题中信息体现了这一意义,故选B项。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法律;C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影响。【答案】B5.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庶民承担诸种负担,亦应共享凯旋之欢乐,此神之天条也。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授予全体罗马人公民权B.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C.增强罗马人国家认同感D.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可以分析出该敕令主要是为了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是目的,是内容;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6.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B.维护贵族的特权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调解贸易的纠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物品交易的身份问题,故B项排除;C、D两项具有较强迷惑性,然而从“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分析,C、D两项是从表面错误的理解。【答案】A[同步真题]1.(课标Ⅰ,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