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掌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的史实。(重点)2.认识从美苏争霸中得到的启示。(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1.原因(1)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了___________,反对的呼声日益增强。(2)经济状况:美、苏的阻碍了经济发展。军备竞赛多极化趋势霸权主义(3)两国外交政策的调整①1969年,尼克松提出了“”,表明美国对苏联推行“”政策。②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实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着重改善同的关系。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2.表现(1)1972年,美国总统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2)欧安会①时间:年。②地点:芬兰首都赫尔辛基。③结果:签署了《》,确认了二战后的国家领土政治现实,规定促进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④意义:东、西欧之间的“”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尼克松1975赫尔辛基宣言冷战知识点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1.苏联入侵阿富汗(1)原因①苏联在进行扩张,推行政策。②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③1979年,阿富汗新总统决定与决裂,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苏联全球霸权主义(2)经过①年12月,苏军突袭阿富汗,打死新总统,占领首都_______。②随后,迅速占领阿富汗全境。(3)结果①国际上一致谴责苏联的行为。②美、苏关系重新。紧张1979喀布尔侵略2.美、苏对抗再现(1)表现①1980年,美国提出了用遏制苏联南下的“________”。②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套“”的新遏制政策。(2)结果:苏联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开始,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转攻为守武力卡特主义以实力求和平知识点三“第二次缓和”1.原因(1)苏联长期的争霸和,导致经济困难。(2)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外交政策,寻求与西方国家外交方面缓和。(3)美国也放松与苏联的对抗。新思维军备竞赛2.表现(1)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2)1987年,双方签署《》,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知识点四“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了__________的发展道路。2.德国统一______年,两个德国以并入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西德社会主义1990东德3.苏联解体(1)原因①经济改革的失败,苏联经济继续下滑。②苏联改革引发国内局势失控。③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2)标志:1991年12月,成立,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3)影响:使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八一九独立国家联合体合作探究攻重难对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认识1.紧张对抗与缓和对话是美、苏争霸过程的两个方面。紧张对抗始终是主要方面,最能反映霸权主义的本质;缓和对话是次要方面,是双方为积蓄对抗的力量而达成的一种妥协。从一定意义上说,缓和对话是紧张对抗的另一种形式。2.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是美、苏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共同需要。美、苏之间以核军备竞赛为主的军事对抗,既多次把双方推向战争的边缘,又使双方看清了维护核垄断地位的重要性,推动双方为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而谋求暂时的妥协。3.美、苏双方从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体现了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美、苏争霸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一旦实力的天平发生倾斜,其攻守之势就随之发生变化,“尼克松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政策就是例证。4.美、苏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密切相关。“冷战”期间,各种政治力量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斗争,尤其是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发展壮大等,对促进美、苏缓和对话都发挥了重大作用。1.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B.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解析】美国调整对中国和亚洲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服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集中力量在欧洲同苏联对抗。【答案】B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1.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逐渐从反法西斯盟友变成了“冷战”中的对手。(2)20世纪60年代,两国又开始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3)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军备竞赛压力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影响(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威胁。(2)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3)在美苏关系中,双方都不敢用战争方式解决在争夺霸权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缓和成为它们相互制约与达成协议的可行方法。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4)目前,“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原来被美苏对峙掩盖的各种矛盾,也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而暴露出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超级大国肆意欺凌弱小国家,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长时期的和平应该理解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而方式是不采用武力,故选D项。【答案】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1.东欧剧变(1)内部原因:各国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忽视经济建设的平衡发展,改革成效不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各国共产党忽视自身建设,腐败现象蔓延,严重脱离群众。(2)外部原因:苏联改革的严重冲击;戈尔巴乔夫在剧变期间施加压力;美国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政策。2.苏联解体(1)内部原因:高度集中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使苏联失去生机和自我更新能力;经济建设没有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导致国力过度消耗;民族政策的失误埋下了民族分离主义的祸根;政治改革走向极端,导致政局失控。(2)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东欧国家剧变的重大影响。3.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民族矛盾尖锐【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历任领导人进行了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但他们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对该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最终阻碍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图二尼克松访苏材料二“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1973年的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缓和”战略的阐述(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欧洲的安全与和平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缓和”战略的实质,结合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苏联为什么必须打出“缓和”的大旗。【思路分析】考查角度美、苏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材料解读材料一:图一反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激烈,苏联处于攻势,但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二反映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实行战略收缩,主动改善与苏联关系。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苏联实力,尤其军事实力增强,苏联的战略是利用“缓和”时机,为最终打败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积极准备。解答思路第(1)问要综合两幅图片去分析理解,第一幅图中美苏两国领导人使劲掰手腕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对抗,而第二幅图中尼克松访苏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缓和,两国关系的缓和推动了欧洲安全问题的解决。第(2)问要结合当时苏联对外战战略的目的去考虑。【尝试解答】(1)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变化:由对抗走向缓和。影响:欧安会召开;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2)实质:麻痹西方,争夺霸权。原因:“冷战”对抗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历史潮流。当堂达标固双基1.1969年“尼克松主义”出台,表明美国()A.对苏联采取“缓和”政策B.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C.对苏联采取全面进攻战略D.重新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解析】B项不是美国的写照,C、D两项也不是“尼克松主义”的外交方针。【答案】A2.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A.两极格局形成B.两个德国出现C.两德统一在望D.美苏“冷战”结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时间信息“1989年”可以排除1949年两个德国的形成、1955年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的美苏“冷战”结束;从题目的场面和柏林墙开放可以看到两德统一即将到来。【答案】C3.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A.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C.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理论D.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解析】《消除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缓和”。【答案】B4.以美、苏“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A.东欧国家发生剧变B.两德实现统一C.苏共中央宣布自动解散D.苏联正式宣告解体【解析】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正式宣告解体,战后苏联“一极”不复存在,标志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3)你认为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引文“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中的时间信息中得出问题的答案。第(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