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黑色星期四”1.原因(1)资本主义各国发展迅速,财富主要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普通大众的收入增长缓慢,使资本主义固有的_____与_____的矛盾更加突出。(2)美国政府奉行_________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3)人们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_________过度。供给需求自由放任股票投机2.危机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美国政府的最初措施延续自由放任政策。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扩展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纽约2.各国对策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_____,实行_____贬值。3.影响(1)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2)使得人们对整个________制度产生了怀疑。关税货币资本主义三、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1)整顿_________,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______________》,力图消除生产过剩、恢复工业。法案还规定了________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_________。财政金融全国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_________,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成就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以工代赈3.意义(1)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______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2)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国家自由放任2.核心内容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_________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干预经济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的尖锐。()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巨大冲击。()4.《全国工业复兴法》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工人阶级的要求,有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5.凯恩斯主义是解决经济危机的一剂良药,从根本上解除了危机。()√√×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黑色星期四”1.(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体上属于柯立芝繁荣时期,生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衍生出分期付款,刺激消费,使得人们传统的观念改变,大肆超前消费,这又大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蕴含着危机,1929年的危机说明了一切,因此B项正确;C、D两项都只介绍了材料的一个分支,且是表象,排除;政策调整一般是出现问题之后,而当时经济繁荣,政府不会调整,A项错误。答案:B2.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市场萧条D.产品过剩解析:1929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股市崩盘开始,这属于金融领域,A项正确。答案:A知识点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有()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加深了所有各国的社会危机⑤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日趋紧张。危机只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较大危害,而对苏联没有什么影响,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故选A项。答案:A4.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可知,应该是有利于发展外贸,A项、C项和D项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只有B项是对外贸易,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B知识点三罗斯福新政5.“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彻底克服经济危机,A、B两项错误;从材料中的“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可知,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6.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罗斯福新政期间,为此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在()A.整顿财政金融方面B.工业方面C.农业方面D.社会福利方面解析:“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指的是兴修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这是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D项正确。答案:D7.(2019·山西榆社中学高三模拟)1933年,美国棉花丰收在望,而新成立的农业调整局、农业附属服务机构及其在各县的代理人却与成千上万的棉农签订了犁毁棉田的协议,同意犁毁棉田的棉农可以获得适当的补偿。美国政府推行“犁毁棉田”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棉农的利益B.解决农民的失业问题C.稳定棉花的价格D.强调国家对农业的干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而采取了削减产量的做法,因此C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其主要目的;D项是手段特点。答案:C8.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被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从材料中的“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以及“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等内容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中保障工人利益的社会保障措施,D项正确。答案:D知识点四凯恩斯主义9.“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的体制创新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新模式,B项正确。答案:B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材料二:……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材料三:从1935年到1942年,“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修建了……66.4万英里新道路……285个新机场等。——《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一体现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2)为缓解材料二的问题,美国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以工代赈”有哪些作用。(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内容: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相对过剩。(2)措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3)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改善基础设施。(4)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