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_______________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_________的关系。生产力水平依赖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1)原因: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_______________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_______________,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了_______________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等。工业文明盲目乐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__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___________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协调人类环境【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教材P4探索材料。材料二教材图1-1-2“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图1-1-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材料三教材P6阅读材料。(1)分析材料一中不同历史时期古今中外几种典型的人类自然观蕴涵的人与环境的关系。(2)蒸汽机的发明应用标志着什么?图1-1-2所示处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什么发展阶段?(3)煤矿的开采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4)利用材料三图中所示内容,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特征。(5)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理解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提示:(1)老子的人类自然观: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但在总的自然观上,把人类看作自然的奴隶,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培根的人类自然观:文明社会的到来,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后果是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发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恩格斯的人类自然观: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反馈作用。我们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同时,环境也把受到的这种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就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人类自然观: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寻求资源、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2)蒸汽机的发明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图1-1-2所示处于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3)煤炭资源的开发、运输、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地表结构遭破坏而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4)在原始阶段,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消耗增加、污染程度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但污染程度低于环境容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是协调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初中期,四个方面都快速增长,污染程度和人口超过环境容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是失调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人口增长下降、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程度降低,但仍然超过环境容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开始协调发展。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下降、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程度降低,开始低于环境容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已经协调发展。(5)材料三图中四者之间由协调到不协调发展,到逐渐改善,再到协调发展。再发展过程中如果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人口过度增长,资源过度消耗、过度污染环境,会导致环境的恶化。【核心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活动的主观性与地理环境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贯穿人地关系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和加深,因而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地变化。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演变历程,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列表比较如下:阶段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人地关系对环境的影响存在时期第一阶段低下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影响很小,局部地区生物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原始社会第二阶段提高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从区域蔓延到全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第三阶段很高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确立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环境问题开始改善信息社会1.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原因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主要原因有:(1)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2)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进入环境,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3)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性、全球性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仍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如下表所示:危机和压力表现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口素质较低,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危机和压力表现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并且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并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跟踪训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B.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D.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箭头a表示从自然环境输入到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知应为选项中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第(2)题,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若合理处置这些废弃物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答案:(1)D(2)D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自主学习】1.原因(1)只有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2)人类为了适应新的角色,需要建立新的_____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环境伦理观道德准则2.环境伦理观(1)人类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__________关系。(2)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遵守相应的_______________。3.传统伦理观与环境伦理观的区别与传统伦理观相比,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关系上。人类与自然平衡伦理道德【合作探究】读教材图1-1-5“人与鸟和谐相处”和P7~8案例研究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1972年美国学者斯通发表了“树木拥有法律地位吗”的著名文章。你怎么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怎么理解环境伦理?(2)分析案例研究中的每一位先驱者的思想体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3)为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扮演什么角色?提示:(1)树木拥有法律地位。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2)①阿尔贝特·史怀泽:人类应当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既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具有生命的存在物的生命。②马丁·海德格尔:呼吁人类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要拯救地球,也需要改变人的主体地位,即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③奥尔多·利奥波德:人为大地共同体的一员,伦理道德要向大地扩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保持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持土地完整无损的行为就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为。④蕾切尔·卡逊:人类不能再扩充自己的征服精神,而要用一种道德态度来尊重自然。⑤丹尼斯·梅多斯:目前世界的困境可以通过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资源消耗等五种因素的联系和变动表现出来。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的某一个时候达到极限。人类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3)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当把自己看作环境中的一员,同其他生物一样,都属于环境的组成部分,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同其他生物和谐与平衡发展,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核心归纳】1.传统伦理观和环境伦理观的比较伦理观核心思想行为表现行为后果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以人类为中心,只重视人类的利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伦理观人与自然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和依据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尊重与善待自然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界既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又给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关心个人并关爱人类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地球资源,取决于人类的共同努力,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于关爱全人类的大局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与关系的调整。环境问题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存在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未来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做出道德判断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繁衍和照顾后代之外,还意识到对后代承担的道德义务与责任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方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环境关联图的读图技巧首先,要理解并读懂图的名称,通过名称了解图所讲述的主要问题。其次,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摸清每个箭头的来龙去脉。再次,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中图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