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水平地域分异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主要表现。了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运用图表等相关资料,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和特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及成因(1)主要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__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物质能量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命名:往往以______类型命名。3.地域分异规律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分异规律和__________分异规律。植被水平地域垂直地域二、水平地域分异名称规律成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______方向延伸,______方向更替热量条件: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水分条件:______从沿海向内陆递减东西南北降水一、判断题1.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2.中纬度大陆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最突出。()3.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带沿纬线方向的分异。()5.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南北方向更替。()×√××√二、选择题6.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解析:选C。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各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差异,属于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带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属于小尺度范围。7.在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选A。济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淮河一线至北回归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南为热带季雨林带。8.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从山脚到山顶自然带谱变化明显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解析:选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形成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合作探究】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见教材P58图3-1-2),探究下列问题。(1)几乎横贯大陆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有哪些?(2)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相关性?提示:(1)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2)因为气候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所以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分布基本吻合,但是自然带的分布还受地形、洋流和水源等因素的影响,故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一一对应。【核心归纳】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方法技巧自然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2)两种气候形成同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疏林草原带,如德干高原。【跟踪训练】气候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3)从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4)图中_______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解析:(1)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为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3)C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结合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可知,C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温带大陆性气候按降水多少,分别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西风带画图略(西南风)。(2)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3)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FDE水平地域分异【合作探究】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见教材P58图3-1-2),探究下列问题。(1)沿亚欧大陆的东岸由南向北自然带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2)从我国渤海沿岸向西经亚欧大陆中部到欧洲北海沿岸,主要自然带如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提示:(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核心归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条件(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递减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跟踪训练】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针叶林(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解析:图中反映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答案:(1)D(2)C陆地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的关系图的判读【典图示例】【判读技巧】1.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1)沿“纬度增高”的方向: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2)沿“湿度减小”的方向:在热带分别是雨林、季雨林、稀树草原、荒漠;在亚热带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灌丛、草原、荒漠;在温带分别是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在亚寒带是针叶林;在寒带是苔原。(3)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热量、水分密切相关,即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变化相关。2.理清水平地域分异(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以热量条件为基础,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它以水分变化为基础,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针对练习】读1981-201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1)~(2)题。(1)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A.盛行西风B.东北信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解析:第(1)题,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经度的差异,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青藏地区,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所以C正确。答案:(1)B(2)C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