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一、选择题1.下图为庐山景观图,分析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①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②气旋、锋面活动频繁,降水丰沛③山中多沟壑涧谷,水汽不易扩散④地面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显著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山中多沟壑涧谷,水汽不易扩散。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红三角”区域经济圈,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1500万,面积8万平方千米。由于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色砂岩地貌,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红三角”。读图回答2~3题。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侵入岩3.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亚热带地区与丰茂的植被相映衬,成为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这种地貌景观是()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球状地貌解析:第2题,地质历史时期,砂砾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岩,因此,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第3题,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后可形成丹霞地貌景观。答案:2.B3.A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世界遗产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其典型景观如下图。读图回答4~5题。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4.九寨沟最突出的旅游景观是()A.山B.寨C.水D.沟5.九寨沟湖景形成的主要过程是()①崩塌堰塞②流水侵蚀③流水堆积④风力堆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①—③D.④—①—③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解析:第4题,九寨沟典型景观湖、瀑、冰瀑、滩皆与水有关。水是九寨沟最突出的旅游景观。第5题,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其形成与风力堆积作用无关。答案:4.C5.C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读下图,回答6~7题。6.下列有关夏威夷的叙述,正确的有()A.夏威夷海滨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B.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南部C.夏威夷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少雨D.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毛伊岛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7.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优美的海湾②金色的沙滩③非常适宜水浴、沙浴、日光浴、划艇、冲浪等旅游活动④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⑤剧烈而壮观的火山喷发过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解析:夏威夷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位于太平洋北部,虽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适宜水浴、沙浴等多种旅游活动,火山喷发过程较为宁静。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夏威夷岛。答案:6.A7.B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都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8~10题。8.图中的四地景观有桂林山水、华山西峰、黑龙江五大连池、黄山“飞来石”。四地按地理位置从北到南排列,应为()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丁—乙—甲—丙D.甲—丁—乙—丙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9.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火山构造B.乙——风化作用C.丙——流水沉积D.丁——断层构造10.关于图中四地旅游安全特别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登山应注意坡陡路险B.乙山观日出应注意昼夜温差大C.雨季游丙地应预防地质灾害D.游丁地应随时预防火山喷发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解析:第8题,先根据图文资料确定甲—华山西峰,乙—黄山“飞来石”,丙—桂林山水,丁—黑龙江五大连池,再对其从北到南进行排序。第9题,各景观成因:华山——断层构造;黄山“飞来石”——风化作用;桂林山水——流水侵蚀;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构造。第10题,黑龙江五大连池是死火山。答案:8.B9.B10.D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回答风车景观成因时可以结合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拦海大坝景观的成因可结合荷兰的自然地理特点来回答。答案:风车:荷兰地处亚欧大陆西岸(或大西洋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较小,修建拦海大坝利于填海造陆,弥补国土资源的不足;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2.读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2)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______地貌;在E处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解析:(1)结合云南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分析。A处地处横断山区,该处纬度低,但高差大,故垂直地域差异大,动植物的种类就多。B城为昆明,它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夏季不热,而到了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阻挡,北方寒冷的气流难以到达,这里多受来自于印度洋西南气流的影响,故冬季也不冷,所以就出现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2)D处有大量的石灰岩,由于该处降水丰富,故形成了大量的喀斯特地貌。E处为云南的腾冲火山群,这里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火山活动频繁。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答案:(1)A处纬度较低,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在山顶因海拔高而出现永久性冰雪。B城虽然纬度较低,但因海拔较高,夏季不热,冬季处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与冬季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有关),多晴朗温暖天气。(2)喀斯特E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4700m,林木繁茂,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解析: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得出九寨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题干材料“景区海拔2000~4700m,林木繁茂,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即可展开回答。答案:(1)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布水量丰盈等。(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