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课时氨和铵盐课程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3.了解氨的用途。4.了解铵盐的性质。图说考点[新知预习]一、氮的固定二、氨气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气味空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体积比为)较低,易液化无色刺激性小于1:700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瓶内液体呈氨溶于水,水溶液呈性喷泉红色易碱3.化学性质4.氨水的性质三、实验室制法四、铵盐[即时性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2)1mol/L的氨水中,c(NH3·H2O)为1mol/L。()(3)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过程均可产生白烟。()(4)NH3可以用水作喷泉实验,说明NH3易溶于水。()(5)任何铵盐受热均生成NH3。()(6)实验室可以用NH4Cl和NaOH加热制取NH3。()√××√××2.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答案:C3.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少部分电离成NH+4和OH-,因此氨水呈弱碱性。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显碱性。答案:B4.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晶体B.都易溶于水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也可能与酸反应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解析:NH4NO3中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答案:D5.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遇O2转化为NO2C.硝酸工厂用NH3被氧化制NO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解析:由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答案:A提升点一喷泉实验[例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解析】若能形成喷泉,则烧瓶中的气体必须在液体中易溶或与液体反应,使烧瓶中压强减小。O2在H2O中不易溶,也不发生反应,不可能形成喷泉。【答案】B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气体吸收剂NH3水或盐酸HCl水或氢氧化钠溶液SO2、CO2浓氢氧化钠溶液NO2与O2水[提升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A.Cu与稀盐酸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D(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减小增大3解析:(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再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稀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3)图1、2是上部压强减小导致喷泉,图3是下部压强增大导致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关键能力]1.喷泉实验原理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1)减小内压法:如图Ⅰ所示。烧瓶内气体与液体接触→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形成喷泉。(2)增大外压法:如图Ⅱ所示。锥形瓶内液体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压强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入烧瓶形成喷泉。1.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2.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燥;(3)烧瓶充满气体。提升点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例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③错误;向CaO固体中滴加浓氨水,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①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答案】C[提升2]实验室可用下列几组试剂制取少量NH3:①固体Ca(OH)2和NH4Cl;②浓氨水和固体CaO;③浓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NH3,需要加热的是________(填序号),第②组试剂中产生NH3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③NH3·H2O+CaO===Ca(OH)2+NH3↑(2)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AB(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E.固体CaOF.无水CaCl2(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E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NH3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②④验满方法①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解析:(1)①③需要加热;①组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组反应为NH3·H2O+CaO===Ca(OH)2+NH3↑,由于CaO+H2O===Ca(OH)2既消耗水,又放出热量,Ca(OH)2电离出OH-,增大了c(OH-),减少了NH3的溶解,因此不必加热,即放出NH3。③组反应为NH3·H2O=====△NH3↑+H2O。(2)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3)NH3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可以用B、D、E干燥。(4)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5)装置①没有出气导管,装置③易引起倒吸。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反应物的选择:①可用(NH4)2SO4代替NH4Cl,但不能用NH4NO3、(NH4)2CO3或NH4HCO3。②不能用NaOH或KOH代替Ca(OH)2,因为它们易吸湿结块,不利于产生NH3,另外NaOH易腐蚀试管。[关键能力]1.制取氨气的净化和尾气处理装置(1)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2)尾气处理: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2.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注:①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浓氨水+固体CaONH3·H2O+CaO===NH3↑+Ca(OH)2CaO的作用:①吸水;②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③增大溶液中OH-的浓度,减少NH3的溶解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B.将氨转变为氮肥C.化工厂中将N2和H2合成氨D.NH3溶于水得氨水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答案:C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D.1mol·L-1的氨水指在1L溶液中含NH3、NH3·H2O、NH+4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解析: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NH3·H2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H2O、NH3、NH3·H2O、NH+4、O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答案:D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SO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CO2→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NH3→H2O(酚酞),易溶显红色,形成喷泉;SO2→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HCl→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形成喷泉。答案:C4.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A.BaCl2溶液B.Ba(NO3)2溶液C.Ba(OH)2溶液D.AgNO3溶液解析:Ba(OH)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Ba(OH)2溶液和NH4NO3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OH)2溶液和KCl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Ba(OH)2溶液和(NH4)2SO4溶液混合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C5.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鉴别NH4Cl和NaCl两瓶溶液。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先加热后冷却分别取两试剂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NH4Cl。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与强碱反应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3)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________。A.NH4HCO3B.NaHCO3C.NH4ClD.(NH4)2CO3(4)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化学 4.4.1 第1课时 氨和铵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2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