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国世界1.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重心南移。3.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发展。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五年未考[BS:七下P54~62;RJ:七下P50~54]建立10世纪初,契丹[1]首领耶律阿保机[2]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3]。阿保机就是辽太祖[4]。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5]。辽灭亡1125年,金灭辽。建立960年,后周[6]大将赵匡胤[7]建立宋朝,史称北宋[8],定都汴京[9](今河南开封)。赵匡胤即为宋太祖[10]。灭亡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11]和宋钦宗[12],并抢走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3](又称“靖康之难”)。北宋澶渊之盟背景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14]城下。在宰相寇准[15]的力劝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打退辽军。签订1005年宋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16]。北宋澶渊之盟影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建立1038年,党项[17]族首领元昊[18]称帝,定都兴庆[19](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0]。发展西夏设太学,译汉文典籍,积极吸取汉族文化。西夏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对北宋大举进攻,双方各有得失。1044年,宋夏和议:元昊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21]。建立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22]起兵反辽,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23],定都会宁,他就是金太祖[24]。金朝灭亡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室赵构[25]在1127年称帝,后来定都临安[26](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7]。南宋宋金对峙岳飞抗金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28]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又在郾城大败金军,取得郾城[29]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岳飞被宋高宗[30]和宰相秦桧[31]杀害。岳飞宋金对峙宋金和议1141年,宋高宗和宰相秦桧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32]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金、南宋对峙形势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考纲要求:A.识记: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B.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五年2考[BS:七下P64~68;RJ:七下P56~59]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北方气候寒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社会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社会环境。(4)政策因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含义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过程(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2)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主要表现(1)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2)“苏湖熟,天下足”[1]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2]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3)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了北方。(4)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影响经济重心南移[3]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影响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知识拓展】•我国经济重心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2.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原因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引进新品种。农业表现占城稻[4]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秧马手工业(1)采煤业[5]: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2)冶炼业[6]: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3)陶瓷业[7]: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8]。北宋兴起的景德镇[9],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10]。商业(1)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11],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2]。南宋时通行“会子[13]”“关子[14]”等纸币。北宋“交子”纸币铜版印本南宋“会子”纸币海外贸易(1)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15],并设有“蕃市”[16]“蕃学”[17]。(2)先后在广州[18]、杭州[19]等地设置市舶机构[20]管理海外贸易,重要外贸港口出现(如泉州[21])。(3)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关联速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丝绸之路(P22)、遣唐使(P31)、玄奘西行(P31)、鉴真东渡(P31)、市舶机构(市舶司)的设立(P35)、郑和下西洋(P44)宋代的社会生活五年未考[BS:七下P70~73;RJ:七下P61~64]宋朝社会阶层(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2)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士农工商阶层士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1]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农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外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工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士农工商阶层商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农民生活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乡村生活重大节日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城市面貌瓦舍(1)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2](又称瓦子)。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蹴鞠[3]之戏,瓦舍中有傀儡戏[4]、杂技、角抵戏、滑稽戏、影戏、说唱、歌舞等。(2)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5]的欣赏趣味。•考纲要求:A.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民族关系五年未考[BS:七下P75~79;RJ:七下P66~70]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6]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7]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8]。他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成吉思汗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9]改国号为元[10],次年,定都大都[11]。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全国。忽必烈忽必烈建元改制措施忽必烈建元改制措施(1)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13]。中央设“中书省”[14],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15],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忽必烈还设置澎湖巡检司[16],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忽必烈建元改制措施(2)推行重农政策。①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②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③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17],规定以“户口增”[18]“田野辟”[19]“赋役平”[20]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④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21],刊行四方。原因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表现(1)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2)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3)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1]。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作用(1)元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接受中原先进文化。(2)元朝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2],其中有一半是蒙古族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关联速查】•1.两岸关系:卫温到达台湾(P25)、澎湖巡检司设立(P36)、郑成功收复台湾(P41)、日本割占台湾(P51)、台湾光复(P70)、海峡两岸的交往(P87)、台湾地区(P139)•2.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P138):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26)、唐与吐蕃的交往(P30)、回族形成(P37)、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驻藏大臣(P41、4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9)•3.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P37):分封制(P13)→郡县制(P20)→行省制(P36)•【知识拓展】•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名称朝代内容分封制西周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郡县制秦朝把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各级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三省六部制隋唐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考纲要求:B.理解: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活字印刷术宋元科技五年1考[BS:七下P81~84;RJ:七下P72~74]发明北宋时期,平民毕昇[3]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4],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优点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外传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逐渐发展成金属活字印刷[5]。意义(1)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毕昇•2.指南针与火药的运用发明北宋时,人们制成指南针[6]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2017.13(1)]传播经阿拉伯人[7]传播到欧洲。指南针意义指南针的应用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南宋持罗盘陶俑发明我国在唐代[1]发明了火药,宋代加以改进,制成了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火药意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2]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拓展】•中国的科技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明清之际闭关锁国,最终导致科技没有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3.棉纺织技术革新(1)元代妇女黄道婆[3]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使松江地区[4]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5]。(2)棉纺织业[6]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7]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资治通鉴》五年未考[BS:七下P86~87;RJ:七下P77~78]作者北宋[8]史学家司马光[9]。体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0]巨著。
本文标题: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 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主题6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7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