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要点难点释疑目标导航首页末页历史图片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题技巧过关训练目标导航首页末页课程标准考纲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时间:年(2)文件:《中国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3)内容:没收土地,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知识要点首页末页1947土地法地主平均顺利完成(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翻身农民踊跃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知识要点首页末页积极性参军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2)辽沈战役: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3)淮海战役: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知识要点首页末页1947大别山战略进攻1948东北锦州东北全境1948邓小平徐州长江中下游(4)年,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基本解放。(5)渡江战役: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知识要点首页末页1948傅作义和平解放华北全境1949南京1.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在蒋介石空出胸膛之际,毛泽东出了一着险棋,派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感又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刘邓大军担任主攻任务,向大别山地区千里跃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难点释疑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2.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②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爱国人士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支持;④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英勇奋战。国民党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落。难点释疑东北人民解放军进攻锦州历史图片首页末页林彪在东北战场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历史图片首页末页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平津战役负责人在前线历史图片首页末页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2017青岛)《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解放了东北全境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解题技巧首页末页A正确答案:A解题分析:本题以史料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通过史料中出现的“长春、沈阳、锦州”等地名,判定战役地点发生于东北,继而判定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影响是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A。解题技巧首页末页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2.(2017河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3.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4.(2017临沂)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5.(2017东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A.全面内战爆发B.战略进攻开始C.战略决战到来D.渡江战役开始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6.(2017孝感)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D.千里渡江、摧枯拉朽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7.(2017昆明)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其领导人是()A.毛泽东、彭德怀B.陈毅、粟裕C.刘伯承、邓小平D.贺龙、林彪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8.(2017潍坊)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军作战勇敢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C.民众的大力支援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9.(2017内蒙古)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学良B.佟麟阁C.李宗仁D.傅作义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10.(2017镇江)观察右边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11.“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A.东北解放军B.刘邓大军C.中原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12.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D13.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屠杀④蒋家王朝的覆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4.“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5.右图是解放区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这场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人力和物力基础。这场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役的失败使得中华民国政府丧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以及大量精锐部队,士气遭到重挫。此战以后,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对比发生逆转。——《维基百科》过关训练首页末页材料二在这个战役中,共产党调动了包括刘伯承部队在内的两个野战军及一些地方部队,并组成总前委统一领导。而邓小平正是这个总前委的书记,也就是实际负责人。——伊文思《邓小平传》材料三林彪的八十万大军从东北的战事中腾出手来,与中共华北军团一起,在1948年12月形成了钳形合击态势对付平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过关训练首页末页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过关训练首页末页(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是哪个战役?这个战役的结果如何?(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邓小平负责的是哪个战役?过关训练战役:辽沈战役。结果: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战役:淮海战役。(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这是指哪个战役?这个战役中,什么地方获得和平解放?(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哪个战役的成果?这个战役的意义是什么?过关训练战役:平津战役。地方:北平。战役:渡江战役。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克复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相反,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1947年6月达到了195万,而政府军队则为373万。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在河南和河北取得了一些胜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拓展阅读首页末页历史
本文标题: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精讲)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3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