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第2课时预防犯罪课堂练习课后训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思维导图课前预习1.刑法是、和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惩治犯罪保护国家人民利益严重刑法刑罚课前预习3.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犯罪的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制裁法律后果最严厉课前预习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两大类。6.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犯罪危害,犯罪。主刑附加刑犯罪认清远离课前预习7.我们应如何预防犯罪?(1)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扈某的行为()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是一般违法行为③应受刑罚处罚④表明其法治意识淡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课堂练习2.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死刑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课堂练习3.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陈某的行为()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②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分④所受到的处罚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C课堂练习4.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共判处5人死刑、5人死刑缓期2年执行、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A.触犯了刑法B.扰乱了社会秩序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应受刑罚处罚C课堂练习5.为了准确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A.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C.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D.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D课堂练习6.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A.欠债不还B.违反交通法规C.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贩卖毒品D课堂练习7.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课堂练习8.犯罪的法律后果是()A.刑罚处罚B.行政处罚C.触犯刑法D.承担民事责任A课堂练习9.歌手李某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A.主刑B.附加刑C.行政处罚D.民事处罚B课堂练习10.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应该()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②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③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D课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因为我国刑法规定()A.无论年龄大小,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B.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处罚D.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由家长加以管教B课后训练2.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的这一行为()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A课后训练3.四川省自贡市的黄某曾在某涉密科研单位工作,他将自己在工作中复制下来的涉密内容出卖给境外间谍机关。事后,黄某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这说明()A.不履行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B.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D.公民行使权利时有尊重他人的义务B课后训练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转发诽谤信息达500次将被视为犯罪行为。之所以判定该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因为()①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②该行为仅仅违背了社会公德③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该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C课后训练5.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严重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国家强制性D课后训练6.2018年1月26日,谢某正在邵阳县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上班,谢某的两名同事当天在办公室玩枪,未料,枪支走火击中谢某,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两名同事的行为()①触犯了刑法②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应受刑罚处罚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C课后训练7.“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话说明了()①一般违法行为必然会发展为犯罪②青少年应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③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④青少年年龄小,不会犯罪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D课后训练8.“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B.加强自我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C.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A课后训练材料: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将该条修改为:“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据此回答第9~10题。课后训练9.下列对我国刑法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②有了刑法,就能消除违法犯罪③只有侮辱国旗、国徽的行为才违反刑法④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C课后训练10.《刑法修正案(十)》第二百九十九条中增加的内容说明()①刑法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②刑法明确规定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③刑法明确规定对犯罪只判处主刑④不侮辱国旗、国徽就不会触犯刑法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D课后训练二、简答题11.材料: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中,哪种行为是不良行为?哪种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哪种行为是犯罪行为?①不良行为:抽烟;②严重不良行为:吸毒;③犯罪行为:抢劫。课后训练(2)漫画中的未成年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①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后训练三、分析说明题12.材料:我国对醉酒驾驶处罚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课后训练(1)“醉驾”违反了什么法律?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违反了刑法。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课后训练(2)醉驾“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这说明醉驾要受到什么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两大类?刑罚处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课后训练(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违法与犯罪?①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依法自律,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③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本文标题: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7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