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十章补充当代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我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概念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战略机遇期的意义一、战略机遇期的概念认识1231、战略机遇期概念提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尽管当时还处于美苏冷战状态,邓小平对国际局势作出了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即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趋势,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个国际局势,来从事改革开放事业。·新世纪之初,中国正式提出20年“战略机遇期”的概念,同时开始把改革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领域。·2002年,十六大:“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已经明确进行了界定: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一般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1)外部环境有利,从国际看,冷战结束以后,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形势总体稳定。2、战略机遇期的内涵(2)内部条件,从国内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各项事业欣欣向荣。重要战略机遇期便“应运而生”。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涉及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一个事关胜利实现我国改革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战略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有充分客观依据和重大战略意义”。3、战略机遇期的意义战略机遇期第二次第三次第一次大航海与郑和下西洋中日的洋务运动竞赛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二、历史上三次战略机遇期的错失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抓住地理大发现的时机,发挥航海优势,率先获得发展与崛起的机会。郑和七下西洋,最早走向外部世界。后因皇帝下诏,命令以郑和为首的船队班师回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走向了内向型发展之路。其结果是,中国失去率先实现经济政治转型,发展近代科技和大工业的先机,失去了第一个“战略机遇期”。118世纪,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契机,顺势而上,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充分利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明治维新,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和经济强国。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力图改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但由于政府的保守和打压,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220世纪40年代,美国利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借助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树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德、日等西方大国也迅速崛起。中国未能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因而采取拒绝与资本主义阵营来往。虽然中苏结盟,进行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但是后来对国内阶级斗争的严峻性也进行了不适当的估计,加之后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严重分裂,结果中国又一次封闭了自己,丧失一半的机遇。3三、改革开放,抓住战略机遇期取得了辉煌成就30年前,我们党审时度势,深刻洞察机遇,果断作出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也就不会有30多年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更谈不上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在迎头“赶上世界”的30多年中,社会主义中国对机遇的理解有了自己的心得。四、当前我国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挑战30年前,我们党审时度势,深刻洞察机遇,果断作出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不同时期的机遇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十二五”时期抓机遇、用机遇,必须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这一时期机遇和挑战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把握和利用机遇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水平。·国际: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升级,中国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快速崛起,已引起一些西方国家的不适和防范,今后的发展可能将面对更大的外部压力和更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将会在各领域加强对我国战略遏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一些价格等体制机制性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其一,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生产要素总量约束逐步显现,原有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挑战,部分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财富集中、贫富差距扩大等矛盾比较突出,分配不公会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新瓶颈。五、继续把握好战略机遇期,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环顾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与面临的形势格局,可以判断我国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住这一重要的机遇期,努力将我国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抓紧抓好,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水平。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有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明显改善。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完善经济发展战略。2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3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4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六、适应新常态,抓住战略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经济增速恐怕回不去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七、“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八、习近平定调“十三五”: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篇布局之年。“十三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关键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九、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从历史发展维度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的重要判断,也是我国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保障。深入认识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特点,辨识机遇与挑战,将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新方位,从而抓稳抓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此,需要从世界形势演进的规律、我国发展方式的转换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互动三方面进行思考。第一,世界形势演进总体对我国有利。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体格局上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总量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看,和平与发展仍将在比较长的时期继续是世界主旋律,而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和地缘政治摩擦问题突出,西方出现的“逆全球化”与民粹主义浪潮深刻改变了其政治与社会生态,也使西方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与意愿减退。经济上看,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并向深层次发展,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交织的局面可能将长期持续,其中一大核心原因在于西方世界的人口年龄结构与文化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科技创新上看,市场对创新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全球价值链深化发展使得分工日益复杂,每一种产品涉及的分工环节都在变多,因此协调多个部门、大量人才的大科学、大创新能力成为决胜全球产业链引领能力的关键。世界形势演进的上述四个特点,都使得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国的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期待,而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将成为大势所趋。第二,我国发展动能已出现“跃迁”。当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和结构调整深化的态势不断增强,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代替中低端和传统产业成为主要动力。增长动能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由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由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由资源消耗型转向绿色低耗型。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正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50.9%增加到2015年的55.3%。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9.1%逐步上升到2016年的12.4%。中高端制造业、中高端经济相关服务业,如装备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增加值增长显著高于整体增速。在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不断书写着人类历史上的新篇。可以说,我国在国土空间格局、人民生活轨迹、发展动力来源上,与五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概括描绘我国发展动能转换的大势呢?或许可以借用物理学中的“跃迁”一词,指的是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例如原子从较低的能态变换到较高的能态。我国发展方式五年来的变化,正可以用“跃迁”来形容:现在的所处发展轨道“能态”已然跃升到更高,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方向不变但更高级、更顺畅的“高架路”。第三,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组网者”。五年前,在全球版图中占面积很小的大西洋两岸区域,依旧在充当全球经济网络中唯一的“服务器”,世界其他地区都需要先与之发生经济联系,才能“接入”到全球;而近五年,随着APEC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四次重要会议的成功召开,使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开始扮演“新的服务器”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六廊六
本文标题:第十章补充当代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