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教文化单元综合提升01构建——网络体系02纵横——知识拓展04单元质量检测03延伸——史学争鸣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针对训练]1.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维新思想被多数国人认可B.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C.“中体西用”思想被宣告破产D.救国的思想观念新旧交杂解析:选D。根据材料“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可知,洋务思想主张“中体西用”,新旧交杂,故选D项。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7~1966年曲折中前进(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2)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了一枚中近程导弹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2)高考制度被废止,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针对训练]2.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B.缺少技术C.开局不利D.迎难而上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也对中国实行技术上的严密封锁,从而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在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故选D项。三、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项目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任务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召唤了五四运动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项目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内容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拓展训练](2020·博雅闻道质量测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如果说17世纪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么18世纪就是“我在故我思”,18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世纪。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顺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是17世纪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享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等。拉美特利强调人是机器,王公贵族概莫能外,目的也在于此。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材料二科学精神被引进和大规模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科学传播突破了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科学方法的局限,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层面的内容,科学精神由此进入了中国科学的殿堂。在新文化运动的诸多传播者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家和以《科学》月刊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背景和理论旨趣的不同,这两股主力科学传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丰富而深邃的意蕴。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运用科学精神改造文化,开启民智,并通过传播科学来推进中国的民主。科学派和人文派的科学传播者都触及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者,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作用。——摘编自张炎、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体现的科学精神,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从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影响等方面归纳。【尝试作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思路点拨】第一小问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从科学思想、精神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从侧重点不同分析;第三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尝试作答】答案:(1)科学精神:崇尚理性;顺应自然。作用:推动启蒙思想家破除迷信,宣传人人平等;为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社会提供了帮助。(2)相同之处:都以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迷信与专制;都崇尚科学精神。不同之处:启蒙思想家把科学思想加以改造并融会贯通,为实现民主服务;新文化运动则分为两大阵营,即人文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其传播科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原因:启蒙运动目标相对单一,即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新文化运动目标相对复杂,一方面要在自然科学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普及科学,另一方面还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民主。注意区分答题术语及解答技巧(1)指出与举出: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没有限定时间空间,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二者区别在范围上,前者范围相对小,后者相对宽泛些,但都有精炼地概括解答历史事实或者结论的意思。(2)归纳与概括: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事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求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的归纳。(3)说明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材料解析题),同时“表明”还有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特点。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史界观点】观点一“冲击—回应”模式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回应”模式。观点二“中国中心观”模式这一模式与“冲击—回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回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观点三“传统—近代”模式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模式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观点四“帝国主义”模式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争鸣感悟】有关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种观点应联系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摒弃西方对中国史旧有的研究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性”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真正深入中国社会的内部发现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任何只持“西方中心观”或“中国中心观”的观念,都是片面的。研究近代中国必须“抛弃中心和边缘的观念,无论这个中心是位于欧洲还是位于中国”。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教文化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5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