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9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01自学——必备知识02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追踪——命题动向知识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____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______”现象。(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______”。国家干预滞胀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不可能消除当代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妨碍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_______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0世纪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______________不堪重负。社会保障国家财政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地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本质是由国家主持地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的兴起①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____________的多样化。②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③作用a.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b.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消费需求(2)“新经济”的出现①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____________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②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③特点: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知识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②______________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业集体化(2)措施①农业a.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______________。②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种植玉米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可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局部调整,因此说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的角色。2.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措施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②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③注重发展_________,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3)结果: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加。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_________时期。重工业停滞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速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危机局面。(2)措施①减少_________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②调整_________结构,实行租赁制,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开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___________,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______________。指令性所有制政治领域苏联解体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先后进行了一些局部改革,但总体上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力图通过更为彻底的改革来振兴苏联,但由于后期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苏联解体的原因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最后灭亡的总危机阶段,改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索,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联的剧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改变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易混易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构图解史】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因“滞胀”而生的社会矛盾激化都促使二战后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图解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易错提醒】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利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图解史】美国的“新经济”【漫画说史】种植玉米运动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目开展种植玉米运动,体现了改革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构图解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漫画说史】“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特别提醒】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重点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经济“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胀”阶段,重创了各国的经济。[对点训练]1.(2020·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A.维护了凯恩斯主义B.缓和了经济“滞胀”C.加强了“福利制度”D.壮大了“知识经济”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1979年,撒切尔夫人”“削减福利开支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项。2.“新经济”该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对点训练]2.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增长率。这一状况表明()A.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解析:选A。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产业从1994年到1998年的就业增长率是其他所有产业的两倍多,说明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这表明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3.“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对点训练]3.(2020·江苏南通二模)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解析:选A。题干材料“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政府的责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扩大政府职能,排除D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二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解读】史料阐述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及特点。【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与苏联“计划”的不同。试答:【提示】措施: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国家的计划,推行部分经济领域国有化。不同: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而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实证2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实质史料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图是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图(20世纪50年代)。【解读】统计图反映出英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投入占比最大的是政府财政补贴。【思考】从史料信息分析社会保障的实质是什么?试答:【提示】社会保障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1)自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二战后各国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5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