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集训(十)第2单元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模块一: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北救赵而.西却秦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某所,而.母立于兹[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A项,连词,表并列,可不译。B项,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项,代词,译为“你的”。[答案]C2.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助词,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助词,放在主语后面,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不必译出。B项,代词,用在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C项,助词,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答案]D3.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相与枕藉乎.舟中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壮士!能复饮乎.[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A项,语气助词,表揣度,可译为“吧”。C项,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D项,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答案]B4.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今君乃.亡赵走燕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副词,表转折,可译为“却”“竟”“竟然”。A项,代词,译为“你的”。B项,副词,表条件或前提,译为“才”。D项,副词,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答案]C5.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A项,疑问副词,“怎么”。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动词,“呵问”。[答案]D6.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路曼曼其.修远兮D.则或咎其.欲出者[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A项,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C项,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项,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答案]B7.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作地势,高下九则.C.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D.则.与一生彘肩[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就”。A项,副词,表判断,“是,就是”。B项,名词,“等级”。C项,助词,表疑问,“呢”。[答案]D8.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失其所与.,不知A.未得与.项羽相见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吾与.点也[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动词,译为“亲近”“亲附”。A项,介词,“和”。B项,连词,“和”。D项,动词,“赞成”。[答案]C9.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B.若.属皆且为所虏C.曾不若.孀妻弱子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动词,“好像”。A项,代词,“你”。B项,代词,“你们”。C项,动词,“比得上”。[答案]D10.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所.思在远道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名词,“处所”“地方”。A项,助词,“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或“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B项、D项,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答案]C11.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B.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解析]例句与A项中“所以”是表凭借、手段、方法等,可译为“用来”。其余三项都是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答案]A12.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B.吾攻赵,旦暮且.下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连词,表递进,“况且”。A项,连词,表并列,“又”。B项,副词,“将要”。C项,副词,“将近”。[答案]D13.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A.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为.仲卿母所遣D.为.君翻作《琵琶行》[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为”都是动词,“作为、当作”。B项,连词,“因为”。C项,介词,表被动,“被”。D项,介词,“替”。[答案]A14.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A.万钟于我何加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犹且从师而问焉.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焉”都作兼词,相当于“于此”。A项,语气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呢”。C项,代词,代人,相当于“之”。D项,语气词,表示停顿。[答案]B15.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C.雷霆乍惊,宫车过也.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解析]例句与B项中的“也”都是语气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A项,语气词,婉商语气,可译为“吧”。C项,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可不译。D项,语气词,可译为“啊”。[答案]B16.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铸以.为金人十二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秦亦不以.城予赵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可译为“把”。A项,介词,“根据”“凭借”。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因为”。[答案]B17.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不赂者以.赂者丧B.皆以.美于徐公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解析]例句与A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B项,动词,“认为”。C项,连词,表结果,“以致”。D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答案]A18.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蒙故业,因.遗策B.于今无会因.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因”都是介词,“经由”“通过”。A项,动词,“沿袭”。B项,名词,“机缘”。C项,介词,“依靠”。[答案]D19.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C.君幸于.赵王D.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解析]例句与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表被动,“被”。A项,介词,“比”。B项,介词,“从”。D项,介词,“到”。[答案]C20.选出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之.二虫又何知B.夫晋,何厌之.有?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指示代词,“这”“此”。B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动词,“到”“去”。[答案]D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耳得之而为.声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④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②/③⑥/④⑧/⑤/⑦B.①②/③⑥/④⑧/⑤⑦C.①/②③/⑥/④⑧/⑤⑦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解析]①动词,可译为“成为”。②介词,可译为“对”“向”。③⑥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④⑧介词,表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为了”。⑤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⑦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诘。[答案]A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图穷而.匕首见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项王按剑而.跽曰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B.①④/②⑦/③⑥/⑤⑧C.①⑦/②④/③⑧/⑤⑥D.①⑧/②⑦/③⑥/④⑤[解析]①④顺接连词;②⑦修饰连词;③⑥转折连词;⑤⑧递进连词。[答案]B2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⑤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⑥则或咎其.欲出者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②⑨相同,①③相同B.④⑦相同,⑧⑨相同C.④⑧不同,⑤⑥相同D.①③不同,④⑥相同[解析]①③代词,“其中的”。②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④⑨代词,“他”“他们”。⑤⑥代词,表指示,“那”“那些”。⑦代词,“我”。⑧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答案]C2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客有吹洞箫者.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④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⑤亚父者.,范增也⑥此三者.,吾遗恨也⑦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⑧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A.①⑥相同,③⑧相同B.②⑥不同,④⑤相同C.②③相同,④⑥不同D.①⑤相同,⑦⑧相同[解析]①⑤判断语气。②③定语后置的标志。④附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⑥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这里可译为“……件”。⑦代词,指代人,可译为“……的人”。⑧代词,可译为“……的样子”。[答案]C2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然力足以至焉.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⑧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①⑥不同,③④相同B.②⑥相同,④⑤不同C.⑤⑧相同,①④相同D.①⑦不同,②⑧相同[解析]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②⑧疑问代词,“哪里”。③兼词,“于之”。④语气助词。⑤代词,那里。⑥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⑦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答案]D模块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及裴延龄诬逐陆贽、张滂、李充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良久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