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地球的自转考点一地球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1.概念: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2.特点: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3.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______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呈______时针旋转。4.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生活所用周期。5.速度(1)角速度:极点无,其他各地均为___________。(2)线速度:极点无,由_______向两极递减。北极星逆顺15°/小时赤道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如右图)。(2)意义:对风向、洋流流向、河流的运动及空投物品、导弹发射等有影响。例题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AB[解析](1)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度数与当地纬度一致。依据图中北极星的视角较低,可推知该摄影师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2)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约24小时,即15°/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考点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1.地方时(1)产生: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2)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3)特点:因________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4)计算原理:经度相差______,时刻相差1小时,时刻东_____西_____。(5)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加西减)。正午12时经度15°早晚±经度差×4分钟/1°2.时区(1)产生:国际上采用划分时区的方法来统一时间标准。(2)划分:中时区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度每隔______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_______时区,___________合为一个时区。(3)计算:某地的时区数=该地经度______(四舍五入取整数)。7.5°W向东到7.5°E15°24个东西12区÷15°3.区时(1)概念: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________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2)计算原理:时区相差几个,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东早西晚”)。(3)计算公式: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________差(“东加西减”)。4.北京时间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是东_____区的区时或_________的地方时。5.国际标准时国际上换算时间的标准时间_________区时或__________地方时。地方时时区八120°E中时区的0°经线的1.地方时及其计算(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2)明确地方时与经度换算的定量关系: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3)地方时的计算方法A.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所求地方时【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即“东加西减”。②以0°经线为标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大数减小数,异侧两地经度差为两数相加,即“同减异加”。B.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小时)=某地经度【说明】①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a.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b.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②地方时差数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4)掌握数轴法的运用如右图,以180°经线作为东、西两端端点,将地球展开,即成数轴。如将已知的经度、地方时标注在数轴上,利用公式就可求出某地的经度或地方时(形象、直观)。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经度3.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1)时区划分示意图运用时区划分示意图和有关知识分析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和联系。(2)区时的计算A.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某地经度÷15°=某地所在地的时区号数(四舍五入)【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即求得的商四舍五入。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东经7.5°~西经7.5°为零时区;东经172.5°~西经172.5°为东西十二区)。B.已知某地时区号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某地时区号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说明】①除零时区外,时区号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C.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数=所求地的区时【说明】①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②所求的时间是0时至24时,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所求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明天,因此,时间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所求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昨天,因此时间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退一天。③若遇上跨年月,要特别注意是否是闰年、大月和小月等情况。4.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时间。计算公式如下: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例题(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A[解析]恩克斯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时差为50°×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A项正确。考点三晨昏线特点与判读1.昼夜成因:地球是个不_______、不________的球体。2.昼夜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________0°。3.昼夜更替周期:一个_______日,即24小时。4.意义: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形成生物节律;昼夜温差较小,适宜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透明发光等于太阳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2.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下图。(1)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3.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3)方位法: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注: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例题(2017·江苏)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时B.15时C.18时D.21时(2)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CA[解析](1)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起飞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乘客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2)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日悉尼和广州日出同为东南方向;北半球广州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悉尼是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悉尼和广州之间,则该日悉尼和广州正午树影朝向不相同;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广州。考点四地球上日期的变更1.日界线(1)理论上的日界线:________经线。(2)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共有________处偏离了180°经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更原则:_______________。(3)时间计算原则: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同为一个时区,故过日界线时______________。2.日期图上的日界线(1)“固定”日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动”日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三“东减西加”时刻不变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日界线的特征(1)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旧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变更,都从这条线开始。(2)实际的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有三处偏离180°经线。①原因: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的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②偏离位置:A.在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的东端,向东偏离;B.在美国阿留申群岛的西部,向西偏离;C.在5°S和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汤加群岛等全属东十二区。2.过日界线,日期和时间的变更原则(1)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2)由于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属于同一时区,所以越过日界线后,除日期加减一天外,时分秒相同。如下图所示。关于日界线附近要注意以下几点:(1)日界线以东是西经度、西十二区。(2)东十二区位于西十二区的西边,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的方向是向东。(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虽然日期不同,但它们的时间相同,因为它们位于同一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区时用的都是180°经线的地方时。(4)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重合,即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属于同一日期。3.日期的判断(1)日期图上的日界线有两条。①“固定”日界线(又称人为界线)约为180°经线(答题时一般采用180°经线)。②“移动”日界线(又称自然界线)为地方时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2)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讲 地球的自转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