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节热点题型:综合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成为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新宠。2019年引入比较鉴赏,拓宽了诗歌阅读的命题形式,成为本年度又一大亮点。这两类题型由于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二轮复习中要引起高度重视。题型一选择题解题“3步骤”一、失误探因考查方向失误原因综合选择题不明设误四角度,随心所欲判定选项对命题人九大设误方式了解不全面,无法判断选项读不懂诗歌,无法将选项与诗句比对二、得分指导读懂诗歌是关键,主客变化不离宗。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掌握解题步骤。[典题印证](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结合文本及选项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第一步:细读选项画要点题目要求对这首宋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意味着四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可在读选项时由此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抓住四个选项,锁定敏感词。(见上述选项中画波浪线部分)第二步:对照诗句细分析选项分析解读A“写景兼抒情”是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概括;“简淡中见新奇”是整首诗的语言风格。B“主要元素”,是对画作分析的专业术语。C“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l赏这幅画作”,是作者欣赏画作的做法。D“主观感受”,是作者观画的观点态度。第三步:正选排除巧妙用“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诗歌画面,但寓有之意,故A项正确。“满眼长江水”,此句暗示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的篇幅”,由此可见,B项正确。“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C项解说有误。写景抒情简洁新奇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颈联选取了树木与浮云的意象,借助拟人手法,赋予孤云以人的情感与灵性,寓情于景,营造了一幅画面。其中,也包括诗人的主观感受在里面。故D项正确。答案:C充满活力的温暖三、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闲望吴融①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②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注】①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②蛱蝶:蝴蝶。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B.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C.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言鸳鸯的惬意,用词形象而贴切。D.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词句之中充满抛离故园的懊悔伤感。解析:B项,“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错,诗人着眼于细小景物的描写,突出宁静、美丽、和谐。没有“雄奇”表现。答案:B[技法点拨]选择题解题技巧第一步:细读选项画要点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细读四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出的词语与四要素进行对应分析。第二步:对照诗句细分析(1)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2)综合比对。把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第三步:正选排除巧妙用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判断D项的时候,要联系A、B、C项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题型二比较鉴赏解题“4关注”一、失误探因考查方向失误原因比较鉴赏题对比较角度关注不够,比对失误而失分对两首诗歌理解出现偏差而误选失分答题流程不熟悉而造成误选而失分二、得分指导2019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由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又一次被引入了高考命题,二轮复习中应作为专题重点复习。[典题印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发临洮①将赴北庭②留别岑参闻说轮台③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②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③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结合文本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第二步:审题干,明角度①“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明确对比的诗篇;②“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对比点和答题角度;③“简要分析”,答题时要先概括,再分析。第三步:列要点,找对应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题目看“将赴”,将去还没去;“留别”,与友人告别身在西域,送友人回京从形象看“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汉使亦应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军置酒饮归客”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而《白……》是描写作者亲眼所见的风光。[规范作答]三、对点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答:答案: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的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以白云显其高洁,以青松赞其风骨,烘托出隐者的超然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巧妙进入侧面描写。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简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洒脱不羁;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的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写出了隐者的飘逸绝尘。[技法点拨]比较鉴赏答题“4关注”1.关注意象比较(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2.关注语言比较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3.关注表达技巧比较(1)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2)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角度,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3)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4.关注思想情感比较(1)同一诗人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①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②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③分析思想感情时,用语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④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准确把握思想感情。(2)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①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③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汉水伤稼许浑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箱空。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残霞成绮月悬弓”一句将霞比罗绮,月比弯弓,呈现的是一幅美丽的夜晚画面。B.三、四两句写夜间秋风大作,水灾骤至,“浮天水”三字写出了“江村”顿成“泽国”的境况。C.第五、六两句描述的内容,与李绅《悯农》展示的境况基本相同,情感也很相近。D.全诗从登楼四望落笔,由所见写至所思,情感起伏跌宕,委婉曲折,却脉络清晰。解析:C项,“与李绅《悯农》展示的境况基本相同”错误,本诗第五、六两句描述的内容是:山上山下千顷庄稼顷刻间付诸东流,仓里新收与旧存的粮食都被洗劫一空。反映了封建社会水利失修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李绅《悯农》通过写农民种田的辛苦,来告诉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所以两者展示的境况不同。答案:C答案:①颈联两句写灾后绿苗尽毁、粮仓皆空的凄惨境况,表明作者心系农事民生,对农民深切同情,也为水灾重创国计民生深深忧虑。②尾联写自己面对灾情,“才微分薄”,只能徒忧而无力拯救、心生归隐以求解脱的无奈。2.简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注】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注】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B.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C.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D.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解析:“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错误,原句着重在“漫说终无据”“由来本自闲”。在作者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并不是在探讨“由来宗旨”。答案:C答案: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4.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行寄远【注】李白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注】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直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D.全诗仅用四十个字便抒发出了诗人远离故土后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解析:C项,“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应为“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热点题型:综合选择题与比较鉴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7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