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庄子二则》教师备课资料
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1页(共9页)《庄子二则》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庄子》的文章以汪洋恣肆著称,本课所选二则虽然是节选,也大致能看到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常用词语和句式的积累也要和诵读结合起来进行。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庄子》中的大鹏形象和“濠梁之辩”都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趣味即可。《庄子二则》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1.《北冥有鱼》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北冥”就是北海,古代有学者认为,之所以称之为“北冥”,是因为它“溟漠无涯”,或者居于北极,距离日月极远。“鲲”本指鱼苗,而庄子却把它写成不知道有几千里大的鱼。这就是庄子文笔的奇幻之处。鱼既然如此巨大,那么北海的浩渺无涯就可想而知了。至于鲲化为鹏鸟一说,不必从科学上去计较其合理性,也不必从哲学上搜求其中玄奥的道理,重点还是要欣赏庄子文笔的奇幻。单看那鹏鸟是多么巨大:其背之大就不知有几千里,振翅而飞,那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以上是对鲲鹏外形的描述。接下来写鹏鸟的活动。“海运”就是海动,古人有“六月海动”的说法,说其时大风呼啸,海水腾涌,声闻数里,惊天骇地。就在这时,这巨大的鹏鸟要从北方的大海飞向南方的大海,这是何等的气象!接下来引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一书(也有人认为“齐谐”是人名),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大鹏从北海迁往南海的时候,海水被击打起三千里的波浪,大鹏乘着自下而上升腾的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迁往南海,就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气中飘浮的尘埃,都很细微,但都是有生物用气息吹动的。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就连若有若无的雾气,漂浮着的极微小的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而背部就有几千里之大的鹏鸟,又怎么能够不借助风力呢?那么,大鹏飞上九万里高空以后再向下看,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庄子的答案显然是后者。而大鹏在九万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2页(共9页)里的高空往下看,也是这样的一番景象罢了。也就是说,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往下看人世,跟人往上看无限遥远的天空,正是同一种景象,人世间全都融进了一片湛蓝之中。这种奇妙的想象真令人叹为观止。《逍遥游》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虽然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由于这里仅仅截取的是开头的一小段,不涉及后面的哲理,因此讲授时也不必涉及,重点在于体会大鹏形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事实上,《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其思想固然影响深远,但对中国文化影响更广泛的则是《逍遥游》开头部分的这个大鹏形象。比如深受《庄子》影响的李白就曾作《大鹏赋》,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除此之外,“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这种诗意的感染。庄子一句不经意的感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被惠子抓住不放,论辩由此展开。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危机”。惠子又以退为进,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进而又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庄子只好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的合理性和论辩的技巧,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3页(共9页)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二、素养提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庄子》的艺术特色。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那翅膀就像是“垂天之云”。其后又引用《齐谐》,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诵读时要注意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构成。二人反复辩难,最后几近于说绕口令,而这正是故事的趣味所在。诵读时要注意运用抽象思维,把握二人的论辩逻辑和其中的机智巧妙之处。三、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大鹏形象?从《庄子·逍遥游》全篇来看,庄子是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有待”“无待”(有所依凭和无所依凭)这一哲学命题的。一般认为,按照庄子的说法,大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小至“抢榆枋而止”的蜩和学鸠,都是有所依凭的,都没能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也有人认为,大鹏就是绝对自由的象征。当然,从课文节选的这一段中,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事实上,两千多年来,相比于庄子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人们似乎更着迷于大鹏这个形象本身。单从课文的节选部分来看,大鹏这一形象至少具有以下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当然,也可以从中解读出其他特点,但都要以庄子为我们塑造的这个形象本身为依据。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4页(共9页)(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怎样知道”或“(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此外,从故事讲述者的角度出发,庄子也是赢家,因为庄子“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的表现。不过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是庄子的后学记述的,庄子占上风也是理所当然———《庄子》中所载庄子与惠子辩论,几乎都是以庄子获胜而告终。(2)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庄子二则》教学建议一、整体建议1.教学时间:2—3课时。2.本课的两个选段都比较有特色。前者想象雄奇瑰丽,带有浪漫色彩;后者辩论机智巧妙,富有生活情趣。应该指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把握这些特点。3.《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因此,教学要适可而止,不必求之过深。如《北冥有鱼》中的大鹏,是庄子为了论述后面的“小大之辩”和“逍遥游”的思想而创设出来的形象。教材仅截取了描绘大鹏形象的这一部分,意在让学生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至于《逍遥游》的主旨则不必涉及。“濠梁之辩”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之一,但在语文课上讲授时,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趣味即可,不要在哲学意义上过多纠缠,不要把语文课上成哲学课。4.《庄子》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庄子》的特点,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亲切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二、教学设计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5页(共9页)北冥有鱼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建议用学生在七年级读过的《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导入,或用学生熟悉的其他与“鹏”相关的诗词、典故等导入,点出是庄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不超过5分钟。2.反复朗读,体会《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的特点。这是预习中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串讲解决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另外就是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和讲解可以分层次进行。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先介绍大鹏的外形(前三句),然后写大鹏的活动(中间四句),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最后三句)。每一层都贯穿着神奇、华丽、浪漫的描述,讲解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领会,不要搞逐句精确翻译。诵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停顿的调配,如顶真句应读出连绵流畅之感,出现夸张式的描述时要重读,“天之苍苍”两句要读得深情款款等。这一环节大约20分钟。3.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本文篇幅不长,内容也不算艰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当堂成诵。当堂背诵,除了熟读之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手段。一是关注层次之间以及层次内部各句间的关系。比如“怒而飞”,从外形过渡到活动;还可以留意几处顶真结构,也都能帮助记忆。二是重点关注容易遗漏的句子。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看起来跟大鹏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这是对前面所引《齐谐》中的话做补充,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因为野马、尘埃这类极其轻微的物体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那么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要借助大风了。理解了这一点,背诵起来就不至于遗漏了。这一环节大约10分钟。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简要总结大鹏形象的特点。可以结合“积累拓展”五对大鹏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一问题稍加拓展,也可以补充其他与大鹏有关的诗词名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一环节大约10分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导入与疏通文意。可以回顾上一课所学,从“鱼”的话题导入;可以从《小石潭记》中“似与游人相乐”一语导入;也可以从其他话题导入。本文自身趣味性较强,因此导入过程可以尽量缩短。SHZXZX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备课资料第6页(共9页)本文字面意思比较浅白(注释都很少),学生应该能够基本看懂。可能会有学生不理解“安”字含义的偷换,教师稍加点拨即可,或要求学生相互质疑解惑。这一环节大约15分钟。2.诵读。本文不要求背诵,但从积累词句、培养语感的角度出发,仍应熟读。诵读的重点是人物对话,要
本文标题:《庄子二则》教师备课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