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技法突破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考点突破栏目导航限时规范训练将下列选项回填至正确位置:A.季节性积雪融水B.海陆间循环C.永久性冰雪融水D.风海流E.顺流快,逆流慢F.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G.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我的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BCADGEF考点一水循环命题角度水循环[典例](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1)~(2)题。(1)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C(2)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D第(1)题,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量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局部地区蒸发量和降水量。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局部地区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有泉水涌出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题组水循环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D(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C解析:第(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误,D正确;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误;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误。第(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误;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误;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误。考点二河流补给和河流特征命题角度一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典例1](2019·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3)题。(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尝试解答](1)D(2)D(3)B第(1)题,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的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第(2)题,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第(3)题,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一般以荒漠为主。命题角度二河流流量图的判读[典例2]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回答(1)~(2)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尝试解答](1)D(2)C命题角度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典例3](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尝试解答](1)D(2)C(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C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及其支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易在河床堆积;同时该河段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流量季节变化大,易导致河道变动。第(2)题,中段河道呈峡谷型且为抗侵蚀性强的基岩河岸,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小。第(3)题,渭河汇入黄河小北干流南段。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的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段与下(南)段的水位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典例4](2017·高考天津卷·节选)读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和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尝试解答](1)6(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第(1)题,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6个月。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1.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方法(1)依据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补给类型世界分布(气候区)我国分布地区降水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俄罗斯、加拿大等)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也有雨水补给永久性冰川冰雪融水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雪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图1,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一致,应该以降水补给为主;图2河流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大体吻合,应该属于冰雪融水补给。(3)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①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②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③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河流的水文特征(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或小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支流多,一般流量大水位汛期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的大或小,汛期长或短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流速快或缓慢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快;地势平坦,水流缓慢(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技法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1-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