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微粒构成物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物质的微粒性6年6考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①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的②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③分子破裂为④原子,⑤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⑥分子辨一辨►1.分子都比原子大。(×)2.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3.尘土飞扬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考点2原子的结构6年3考一、原子的构成与结构二、核外电子排布认识通常用①电子层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高规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②一层,最多的有③七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④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应用判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得失电子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为n,n≥4,容易得到⑤8-n个电子,形成化合价为⑥n-8的⑦阴离子;n<4,容易失去⑧n个电子,形成化合价为⑨+n的⑩阳离子;n=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n=2)时,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三、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近似计算概念国际上以①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②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③等于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易错警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相关数量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④质子数+⑤中子数辨一辨►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2.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容易得失电子。(√)4.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相等。(√)5.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考点3离子6年1考概念带电的①原子或原子团分类阳离子核内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数,显③正电性,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阴离子核内质子数④核外电子数,显⑤负电性,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符号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及电性,标法是先写⑥数字再写⑦正负号,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时,数字1⑧省略不写意义想一想►原子变成离子时,质子数是否发生改变?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如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后就不容易失去电子。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A错误;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错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C正确;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D错误。典型例题运用类型1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例1】[2017·怀化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解题方法►在物质构成的相关知识中,同学们要弄清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关于构成的三个层次以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三子”的相关联系,形成完备而有序的知识网络。其关系如下图所示:注意事项►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不能认为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只有在“化学变化”的前提条件下,才是正确的。没有“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仍是可分的。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其大小。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C.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A项错误;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隔发生了变化,微粒大小没有变化,B项错误;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离子再失得电子后就可能变成原子,C项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D项正确。2.[2016·聊城中考]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A正确;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B错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正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正确。【例2】[2017·烟台中考]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解析: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B错误;②的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C错误;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D正确。类型2原子的结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C.②的符号为Al+3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解题方法►由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的关键是看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阴离子。易错分析►对原子结构及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不清楚而导致错误。不清楚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及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变式训练►3.[2016·连云港中考]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8-2=18,A错误;锶的偏旁部首是“钅”,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l”,不是“g”,C错误;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正确。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实验聚焦突破实验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实验装置特别提醒►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A烧杯中滴加酚酞将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另一个大烧杯罩住实验现象B烧杯中溶液①无变化A烧杯中溶液②变红现象分析空气中不含有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到A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溶液变红实验结论微观粒子总是③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拓展(1)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那么浓氨水应属于④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图中A烧杯中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溶液不变色,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分子运动的⑤速率不同典例分析【例】[2015·武汉中考]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C)A.①②B.③④C.③⑤D.④⑤分析►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正确;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错误;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根据戊中滤纸条的酚酞点由外向里依次变红也可达到实验目的,正确;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故选C。命题挖掘►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D浓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没有接触,但是石蕊溶液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正确;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正确;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溶液烧杯中溶于水使溶液变红,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D错误。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物质的微粒性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也会在填空与简答题中涉及。命题内容包括:微观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与粒子的种类不同有关。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体积很小;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被压缩后,由于分子间间隔减小,故气体体积缩小;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属于化学变化,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闻到花香主要是香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2017·潍坊6题2分]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D.满架蔷薇一院香B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A正确;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错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D正确。2.[2016·潍坊7题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B.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之间有间隔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D“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与氧气反应,A错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B错误;“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错误;“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正确。3.[2012·潍坊13题2分]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A正确。4.[2014·潍坊15题2分]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b烧杯溶液为无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b烧杯溶液为无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押题预测►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A合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B不合理;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C合理;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D合理。原子的结构在考查时常结合
本文标题:(潍坊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 微粒构成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1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