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个人[专题解读]本专题围绕“个人”这一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从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者几个层面阐述了个人的经济活动。高考中主要涉及的知识是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的因素、汇率变动、投资收益、就业的意义等。一、消费者1.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1)商品的质量: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商品质量越高,消费需求越多,消费者青睐物美价廉的商品。(2)货币供应量(3)汇率变动(4)商品价格影响因素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汇率变动、财税政策、市场秩序变动影响①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消费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消费需求增加。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商品价格上涨,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②生产发展: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③商品贸易:价格上涨,出口商品减少;价格下降,出口商品增加。国外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减少;国外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5)收入与消费观念收入水平①当前可支配收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②未来收入预期: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收入差距: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消费观念①心理: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②观念:量入未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6)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决定消费的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2.认识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贯彻新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与经济全球化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增强经济安全二、劳动者1.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2.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意义三、投资者理解居民投资的意义环节影响生产居民投资有利于弥补市场资金的不足,为企业生产提供资金,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分配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投资有利于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居民收入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交换居民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需求,弥补生产资源的不足,扩大有效供给消费居民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为居民消费奠定基础。但是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资增加,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扩大内需。更不利于平衡出口、投资和消费的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纳税者我国两大主要税种(1)增值税①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②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的意义: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个人所得税①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该因素如何影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物价变动因素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实际收入水平减少,为维持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税起征点会受到上调压力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趋于优化,用于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等支出增加,这些都会使居民消费支出呈不断增加趋势,也会对个税起征点产生上调压力影响因素该因素如何影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政府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也会把合理提高个税起征点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通过为广大纳税人减轻个税税负,就可相应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会损害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为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府也会趋于通过上调个税起征点,减轻广大工薪阶层税负,从而相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府的财政实力政府已经通过社会经济发展拥有了雄厚的财政实力,客观上就具有了让利于民的更大空间,这也为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创造了条件命题探究小题清障命题角度一商品1.(2019·全国卷Ⅰ)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开展质量行动就是因为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④正确切题。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商品的质量,①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②说法错误。故选D。易错辨析认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命题角度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2016·全国卷Ⅰ)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答案A解析通货紧缩是由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起的,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题目要求选出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③是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和表现,故应该排在最后;根据材料显示的信息,该国的通货紧缩是由产能利用率不足引起的,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滑,故①排在首位;企业利润下滑会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而投资不足会导致就业率和居民收入下降,故④排在第二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减少导致需求下降,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减少,故②排在第三位。故选A。解题指导“掐头去尾法”解答传导类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的简便快捷方法是“选头——定尾——排中间”,即首先依据题意找到传导过程的“起点”,然后找到传导过程的“终点”,最后首尾相接排列“中间”部分。(1)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传导的起始点。比如本题题干指出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起点是“产能利用率不足”,即产能过剩,所以①应排在第一位。(2)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终结点。比如本题最终是引发通货紧缩,此即为终结点,由此可知③应排在最后。(3)第三步,根据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找准对接点,即根据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将各题支进行对接,逐项排下去。(4)第四步,根据逻辑关系对自己的排序选择进行审查,一般逻辑思维过程是由原因引起结果,此结果又成为下一个结果的原因,以此类推,另外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就是由很小(或说具体)的缘由引起越来越大(或说抽象)的结果的出现。命题角度三汇率变动与人民币国际化3.(2019·全国卷Ⅲ)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美元升值,该国货币相对贬值,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A顺序正确,B、C、D均不选。易错辨析认识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注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较前一交易日下跌(或下调)若干基点,为本币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反之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4.(2016·全国卷Ⅱ)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表明中国经济地位提升,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无直接关系,排除。拓展延伸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积极影响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②规避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③便捷国际贸易结算,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消极影响①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命题角度四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一)影响价格的因素5.(2019·全国卷Ⅱ)某国生产新闻纸所需要的纸浆以固废纸为原料,消耗的固废纸20%以上依赖进口。出于环保需要,2019年该国开始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短期内该国新闻纸价格变化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变动的相关知识。从材料提供的条件可以看出,由于该国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减少,纸价上涨,B正确反映了该国新闻纸价格的变化;A表示新闻纸供给量增加,与题意不符;C表示该国新闻纸需求量减少,与题意不符;D表示该国新闻纸需求量增加,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方法指导解答曲线类试题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材料信息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明确是供求关系变动引发价格变动,还是价格变动引发供求关系变动。(2)注意点移动还是线移动:点移动是指相关量在曲线上上下移动,线移动主要是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左右平移。(3)把握价格是否变化:如果曲线平移,一般意味着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需求量发生变化。(4)通过均衡价格点的变化判断价格的变化。供给曲线和需求的交叉点为均衡价格点,如果均衡变革点上移,表明价格上涨;如果均衡价格点下移,表明价格下降。(二)价值决定价格6.(2018·全国卷Ⅰ)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序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①缩短降低增加不变②缩短降低增加增加③不变增加降低不变④不变降低增加增加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该商品数量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因此,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本文标题:(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第一编 专题一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个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1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