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课题三儒学时代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2.思想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知识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思想主张(1)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史学新论]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发现问题]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思考角度]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知识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主张:(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2)提倡“众治”,反对“独治”。(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2.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知识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2)在认识论方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意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史学新论]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思考角度]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教材批注微点拨][知识链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1)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2)思想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倡导个性发展,主张工商皆本。(3)文学上: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迅速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4)艺术上:绘画、书法艺术更加追求个性化。戏剧繁荣,京剧产生。[漫画解史]李贽的思想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历史概念]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构图解史]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史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史料二②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③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四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④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史料二:王夫之的“公天下”思想②“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史料三:顾炎武的“共治”思想③“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史料四: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出现的背景④“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体现了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提示]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权威。[提示]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民主色彩。(3)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出现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提示]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文化专制的束缚。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3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缺乏思想基础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是辅佐天子而非防止专制,与材料中“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不符,故B项错误;宰相的相是辅助之意,与材料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相符,故C项正确;晚清恢复宰相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解析:商人积累财富之后的乐善好施,显然是深受传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儒学广泛的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商人与士人身份地位的相关比较,故B项错误;商人的乐善好施并不属于礼乐制度,这属于偷换概念,C项错误;仅仅根据纸商傅元龙并不能推断商人群体素质和修养的普遍提高,这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答案:A3.[2020·永州市模拟]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解析: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B课题四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明清时期的科技1.《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小说时期成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长篇小说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明朝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史学新论]市民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发现问题]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思考角度]明清小说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小说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2.绘画和书法(1)绘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3.戏剧(1)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2)清代京剧①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②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③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教材批注微点拨][构图解史]中国古代科技信息提取: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漫画解史]“小说”兴起的背景信息提取:小说兴起的重要原因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构图解史]京剧的发展过程信息提取: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是京剧起源的标志;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并蓄,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正式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选修4)1.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1)原因:李时珍发现我国历代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材名称混乱,药性有误,害人不浅。(2)经过①花费大约十年的时间,对以往本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和考证。②经过2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初稿,后经三次修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