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十八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部分]01重点知识深化02规律知识归纳04单元质量检测(十八)03命题考向探究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①儒家a.《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b.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c.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d.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②道家a.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b.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①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②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①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②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3.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1)相同点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②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③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④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不同点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侧重于感性,追求善。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4.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5.克伦威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革命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法国大革命贡献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共和国;从行动上捍卫民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局限入侵爱尔兰、苏格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6.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一、正确评价古代政治家的方法及原则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三、历史人物的比较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孙中山的比较,等等。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等。四、注意进行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结果,尤其应把客观结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结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结果就背道而驰了。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这种评价是错误的。五、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七、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其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考向1古代中国政治人物的贡献、影响及评价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帝()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C.顺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