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二世界史篇第十二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1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知识通关史料探究·历史解释课堂训练·双基提能课时跟踪·一练而就|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通过“光荣革命”,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2.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基础梳理·知识通关1一、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前提)1.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2)资产阶级和1_________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2.过程(1)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2)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尽失人心。(3)结束: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史称“2__________”。新贵族光荣革命3.影响“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知识拓展|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政治传统(1)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征收赋税,制定法律。(2)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制约。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征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使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二、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1.初步形成:《权利法案》的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颁布3________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主要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等权力。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逐渐处于“4____________”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影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5______”的转变1689统而不治法治2.基本形成:责任制内阁的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6_____________。②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7_____________开始形成。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2)权力职责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8______负责。②9______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3)主要影响:资产阶级议会10______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3.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议会首相政党|易混易错|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并非完全是摆设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虽然是虚君,但仍然有某些名义上的权力,如是国家的元首,有宣布媾和与开战、颁布法律、任命首相等权力,首相解散议会和进行议会选举都要经过国王同意。|素养感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相互推动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意义(妥协的艺术,深远的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知识拓展|英国的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素养提升————————————————素养热词“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政党制度、议会改革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度的形成,认识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的历程。素养解读历史解释(1)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权力至高无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创新的开始。(2)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史料实证运用考古文献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特点、英国代议制政体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史料探究·历史解释2◆主题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演变(一)时空观念——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史料一]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史料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摘编自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指什么。(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观点。[提示](1)“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2)理解:光荣革命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也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反革命”指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历史解释|★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二)史料实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史料一]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史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探究]据史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宪政确立过程展现的特点。[提示]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历史解释|★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性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对应训练1(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六)1706年,英国安妮女王在写给财政大臣的信中指出:“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不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掌握某些权力B.责任内阁制遭到了破坏C.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D.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解析:选A由材料“1706年”以及“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可以判断这时国王仍掌握行政权,故选A项;1706年的英国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从材料“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看不出政党和国王的制约关系,排除C项;英国王权是逐渐被限制的,光荣革命的成果没有受到侵蚀,排除D项。◆主题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一)史料实证——英国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史料][解读]上图直观地反映出责任内阁制下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责任内阁制下,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并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上图的权力结构中体现了权力制衡、人民主权、集体负责制、少数服从多数等政治原则。|历史解释|★责任内阁制的特点(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二)时空观念——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灵活性[史料]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628年《权利请愿书》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689年《权利法案》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701年《王位继承法》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探究]根据上述史料论证“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灵活性”这一结论。[提示]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对应训练2(2019届江西赣州高三摸底)1978年,英国工党卡拉汉政府宣布对工资问题采取强硬立场,规定年增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第12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