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一中国史篇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第18讲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知识通关史料探究·历史解释课堂训练·双基提能课时跟踪·一练而就|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进一步变化。基础梳理·知识通关1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1.初步发展原因(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1___________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2)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3)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表现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投资数额增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间办厂意义(1)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2______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3)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生存环境(1)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3)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民族资产阶级|名师点津|实业救国思潮“实业救国”论是近代进步思潮之一,“实业救国”是近代社会各阶层实现救亡图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最早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2.“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②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3国货,以抵制洋货。③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④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2)概况①4_________、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①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②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③经济:为5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物质基础。纺织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易混易错|一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②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③民间服饰变革冲击了官定服饰制度。④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2)辛亥革命期间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剪辫陋习。②民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民众。6_________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中山装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4)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3.通讯工具的发展(1)邮政①清朝后期:1896年,设7_____________,后设邮传部。②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驿站。(2)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3)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大清邮政局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8_________》。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9_________》。定军山难夫难妻►素养提升————————————————素养热词清政府政策调整、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895年至1918年二十多年的时间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从中国各区域空间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认识特点。历史解释(1)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素养解读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或历史图片,解读印证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辩证认识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使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更加活跃。家国情怀从实业救国思想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史料探究·历史解释2◆主题一“一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时空观念——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史料][探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提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历史解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二)史料实证——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史料]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探究]根据史料,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示]发展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原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历史解释|★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对应训练1(2019届山西太原一模)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解析:选C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可知,弃儒从商受到了清末新政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是弃儒从商的主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障碍消除”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提出,排除D项。◆主题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史料实证——文学名著中的生活变迁[史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解读]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历史解释|★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逐渐推向内地市镇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互相渗透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废止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推动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俗未有大的变迁(二)时空观念——从晚清到民国社会礼仪的变化[史料][探究]据图片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礼仪变化的过程和实质是什么?[提示]过程: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历史解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及其评价1.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评价(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彰显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对应训练2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一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解析:选B该议员对近代女性服饰持批评态度,反映了传统与近代的冲突,东西方观念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女性服饰的变化是受西方的影响,反映的是服饰逐渐走向近代化,而非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917 .html